時間:2014-08-09 來源:尋醫問藥 作者: 我要糾錯
老年癲癇病最全的小常識!由于老年人癲癇多為繼發性,所以老年癲癇的臨床發作形式大部分為部分性發作,其中以單純部分性發作為主,極少數人表現為復雜部分性發作。老年癲癇的發生與病灶的大小及疾病的嚴重程度不一定呈平行關系,而與病灶發生的部位有關,以額、頂、顳葉發生率最高。以往的資料顯示老年癲癇的發作類型以強直-陣攣性發作為主,實際上這可能是一種假象,是由于缺乏腦電圖的資料,而將那些始發于局部的,以后又迅速擴散為雙側大腦半球的繼發性強直-陣攣性發作誤認為原發性強直-陣攣性發作,幾乎無失神發作。
老年癲癇發作后朦朧狀態可以持續很長時間,至少有14%的病人持續超過24h,有些病人甚至可長達1周。發作后麻痹(Todd’s Palsy)也比較多見,尤其容易發生在卒中后癲癇的病人,可能與再次卒中相混淆。
首先要確定是否是癲癇,其次是明確發作類型,最后要盡可能查明原因。60歲以上老年人出現2次或以上的癇性發作,就可以診斷為老年人癲癇。臨床病史具有決定意義。腦電圖及與之有關的檢查是診斷癲癇最關鍵的輔助檢查。老年癲癇的腦電圖異常多表現為局灶性慢波活動,而癇性放電則較其他年齡組少見。何種類型的癇性發作也是癲癇診斷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可能提示癲癇是特發性,抑或是繼發性,并為治療提供重要依據。
老年癲癇發作后朦朧狀態可以持續很長時間,至少有14%的病人持續超過24h,有些病人甚至可長達1周。發作后麻痹(Todd’s Palsy)也比較多見,尤其容易發生在卒中后癲癇的病人,可能與再次卒中相混淆。老年癲癇的臨床表現,常分為癇性發作和癲癇癥兩方面,(本節主要以癇性發作分類)為其主要臨床表現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