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12-1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癲癇病發作(epileptic seizure)是指腦神經元異常和過度超同步化放電所造成的臨床現象。其特征是突然和一過性癥狀,由于異常放電的神經元在大腦中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可以是運動感覺神經或自主神經的伴有或不伴有意識或警覺程度的變化。癲癇病的發作分為以下幾種:1、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大發作)2、失神發作(小發作) 3、單純部分性發作 4、復雜部分性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 5、植物神經性發作(間腦性)。
(1)治療不徹底。在臨床中我們發現,許多癲癇患者的復發與未能經過系統全面徹底的治療有關。有些病人經過一段時間的中、西醫治療,發作得到基本控制后,往往自行中斷治療。
這些患者及其家屬認為只要癲癇不再發作,生活能夠自理,疾病就算好了,殊不知發作的控制是由于藥物作用的結果,并不意味著大腦神經元功能完全恢復正常,因此在停止治療后又出現發作,有時比以前發作還要嚴重,以致造成惡性循環。盡早、全面、徹底、系統的治療,癥狀控制較快,間隔的時間也較長,有些甚至能痊愈。而治療不徹底、用藥不規范、反復發作的患者其效果往往較差。
(2)對生活的具體要求難以自律。患者與正常人一樣,生活在充滿競爭、矛盾的世界里,一般說來,癲癇患者的精神承受能力和身體素質相對較差,因此生活中的某些不良刺激容易導致疾病的復發,如婚姻、家庭、工作等出現問題,要重視并處理好這些問題。癲癇患者在加強學習癲癇相關醫學知識的同時,正確處理生活中的諸多問題。家屬也要對病人面臨的問題進行疏導和寬慰,使患者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生活環境,這樣就可減少復發。
癲癇病是一種長期較難治愈的疾病,發作得到控制后一般仍需很長時間的治療,但患者有時不能堅持治療。有的病人認為 " 凡藥自有三分毒 " ,認為長期服用會造成大腦功能和身體損害,有的從眼前的經濟利益出發,中斷治療。諸如此類的問題往往導致疾病復發。 另外,患者要注意總結自己發作前的先兆表現和誘因,對感冒、驚恐、飲食不當、天氣變化、強烈刺激加以觀察,并盡量避免這些誘發因素,有條件的還應定期到醫院復查,或做相關的血藥濃度檢測,以便調整劑量和用法。
專家建議:癲癇病患者在治療與治療后,都應該注意病情的復發,多多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