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11-27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小兒癲癇患者的社會交往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又與外界環境產生錯綜復雜的關系。而小兒癲癇患者也有各種各樣的社會交往問題。
1. 小兒癲癇的家庭態度
多少年來,人們常常把癲癇癥狀與智力減退、精神錯亂和超自然現象聯系起來,把癲癇看作是一種難以啟齒的不光彩缺陷,小兒癲癇患者也由此被公眾所岐視。許多患兒也不斷地從父母教誨中感到自己患這種疾病是一種羞恥。父母在意或無意中,影響著兒童對待疾病和其相關的心理狀態的調節。
由于父母對癲癇診斷往往產生羞愧、焦慮、沮喪和無能為力等復雜反應,在家庭中導致一種神秘和絕望的壓抑氣氛。許多父母在家庭中從來不敢提"癲癇"二字,患兒也不能談論自己的疾病,目的在于保護患兒免受羞辱之苦。然而,過分保護容易使癲癇兒童產生精神行為異常,遠離社會,學習不到復雜的交往能力,停留下"過分依賴、情感不成熟和不安全感"這狀態,成人后不能適應社會,很多成為無能者。
另外,癲癇診斷常使父母整日處于失衡和迷茫的心態。為了尋求家庭平衡。往往對外界臆造出一些不合邏輯的病因,以減輕自己對癲癇的焦慮感,這種做法也是非常有害的。
2. 醫患關系
當家長帶孩子去就診,醫生告知孩子患的是癲癇,家長一時難以承受這一重大打擊,本能地產生一種特殊概念,把癲癇視為一種很不光彩的缺陷,這樣勢必與醫生發生沖突。例如通過各種企圖來拒絕診斷,或通過與醫生協商的辦法來更換一個無威脅的診斷。有時父母抓助患兒一次腦電圖正常結果,來作為否認癲癇診斷的依據,不與醫生合作,將醫生提出的規律、系統服藥的忠告置之腦后,急于將"癲癇"的診斷改變,這種不遵醫囑的現象非常突出。即使醫生反復向患兒父母強調藥治療的重要性,但情況仍然得不到改善。不少父母對藥物治療有自己的想法,常常自作主張,擅自制定服藥方法,隨便減量、停滯不前藥或更換藥物,甚至亂求醫,偏信"秘方","驗方",這種作法均無益于患兒疾病的治療。
大多數癲癇兒童的父母都對醫生充滿了信任感,并積極地向他們尋求指導和支持,但醫生們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與患兒及其家長建立一種信任關系,缺乏醫患交流的溝通意識,不愿探究患兒的心理狀況,對癲癇診斷給患兒及其家長造成的恥辱感缺乏認識,很少對癲癇的有關心理問題進行研究,沒有一套明確的手段和理論來鼓勵有恥辱感的患兒及其父母有效地處理問題,對癲癇兒童社會問題如升學、教育等均持模棱兩可的看法。因此,醫生應當與患兒及其父母建立一種良好的情感關系,幫助消除其羞辱感,同情、關心、安慰和支持他們,鼓勵患兒及其父母樹立正確的態度和信心,戰勝疾病。
3. 娛樂
許多智力正常的癲癇兒童與其他患兒比較,小朋友也很少。有資料表明,大約50% 以上癲癇兒童被家長關在家里。父母過分保護,限制了癲癇兒童的娛樂,這種做法也是很不可取的。應鼓勵患兒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和各種娛樂活動,這樣可以改善和增進患兒的社會參與能力,只有這樣方能促進患兒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克服學習障礙,縮短癲癇兒童在心理上和現實中與正常兒童之間的距離。不要盲目禁止患兒游泳、騎自行車,否則會傷害患兒的自尊心。為防止意外,最好結伴游泳,避免作潛水活動,也不要在很冷的水中或江河湖中游泳。發作完全控制的患兒騎自行車沒有危險,有發作的患兒應避免在人多、車輛擁擠的路上騎車,最好結伴而行,除了極少數光敏性癲癇,其他患兒一般不存在誘發危險,患兒看電影最好被安排在光線充足的房間,遠離屏幕2米以上。如果是發作頻繁的易感患兒應避免走近電視機,若必須走近,以減少光刺激可閉上一只眼睛。注意患兒看電視時間不宜過長,以防止疲勞。
4. 就業問題
凡無嚴重智力障礙的癲癇兒童,成人后均可參加適當工作,但不要從事高空、水上作業等發作時可發生意外的工種。此外,要讓同事知道其病情,以預防其發作及處理。
總之,有關癲癇的治療問題不單純是控制其發作,同是還涉及到社會、心理、文化和經濟等方面復雜問題及其相互關系,只有正確的處理這些問題,才能有益于癲癇患者的康復,使他們盡快的走上健康成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