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2-04 來源:新健康 作者: 我要糾錯
癲癇病是由于大腦皮質發生局部或廣泛性的異常放電,而引起意識障礙或是抽搐等現象的一種疾病。造成癲癇的原因,可能為頭部外傷、腦瘤或其他器質性病變等。然而約有75%的癲癇是找不出任何發病原因的。懷孕合并癲癇的發病率則大約只有4.4/1000左右。懷孕對癲癇的影響,目前仍然沒有一致性的看法。
大多數專家學者認為:癲癇如果在懷孕前或懷孕過程中得到適當的藥物控制,懷孕并不會增加癲癇發作的頻率。反之,如果在懷孕前,癲癇藥物治療不佳,在妊娠期間又沒有得到良好照護的話,則癲癇病情有可能會惡化。
臨床上發現,妊娠期間癲癇發作頻率的增加可能是因為下列幾點原因:
孕婦擔心藥物對胎兒的不良影響而自行減量或停藥;
妊娠初期,食欲不佳,妊娠反應厲害造成惡心嘔吐,減少藥物的服用與吸收;
妊娠期間腎臟廓清率增加,加速藥物的代謝;
臨產、生產及產后初期的疏忽而忘了服藥。
患有癲癇的孕婦所生下的孩子有較高的機會發生腦性麻痹、智能發展遲滯和抽搐的現象。常見的并發癥有:早產、妊娠性高血壓、新生兒畸形、剖腹產、低體重兒和圍產期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