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10-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醫生是怎么給癲癇病用藥的?醫生開出方也許僅幾秒鐘,可是他的大腦在緊張的思考,考慮諸多因素后給病人開出比較理想的。病人應體諒醫生的辛勞,遵從醫生的意見服,才能取得最佳療效。正規醫生用絕非信手拈來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醫生第一要考慮的是療效。不但考慮這種對病人所患的病是否有效,還要想到病人的特殊情況。就癲癇來說病人的發作類型、年齡、身體狀況都不能忽略。
醫生給癲癇病人開藥,首先要考慮的癲癇病人的年齡:
對于失神發作的兒童就不會用卡馬西平一類的,因為療效不好甚至在少數情況下可以使發作加重。
對2歲以下的兒童用丙戊酸就應慎重,因為出現肝損害的可能遠遠高于大兒童。
對肥胖的病人應用丙戊酸前要征求病人的同意,告訴他丙戊酸的副作用之一就是體重增加。
發作類型是關鍵,物治療癲癇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根據發作類型選用不同的物,目前國際一致的原則是部分性發作首選卡馬西平一類,其次為丙戊酸,如果療效不佳可以改用或加用新抗癲癇如托吡酯或拉莫三嗪,全面性發作(包括失神發作,全身強直陣攣發作等)首選丙戊酸,其他可以用苯妥英鈉。
醫生給癲癇病人開藥,其次是應該重點考慮的是盡量用不良反應少的物。
過去有很多物對癲癇療效很好,因為不良反應明顯而被淘汰,如溴劑還有三甲雙酮。目前還未研制出無不良反應的中西。板藍根是眾所周知的常用中,用于預防感冒,有人以其代茶,沒人想到板藍根可以損害血液系統,吃多了會出現胸悶、頭暈、嘔吐。醫生只能退而求其次,選用不良反應最少的,還要因人而異。正在上學的兒童不宜用苯巴比妥,因為可以使認知功能下降進而學習成績下降,苯妥英鈉也有這個缺點。年輕女性盡可能不用苯妥英鈉,其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影響美容。對已有肝臟病而且肝功能不好的用丙戊酸有一定的風險。對已有血小板或血液中白細胞低的病人選用卡馬西平應慎重。最困難是育齡而有想要孩子的女性或已發現早孕的女性,所有一線抗癲癇都可能引起胎兒畸形,對尚未懷孕的病人盡量勸其避孕,待發作消失停后再要小寶寶。對已懷孕的母親應該請神經科和產科醫生共同會診協商擬訂最佳治療方案。
使服變得輕松愉快的重要性不亞于前兩項,只有這樣病人才會主動服,在醫學上叫提高依從性。對于健康人來說一天服3次或.2次沒有什么不同,可是對癲癇病人來說一次之差大不一樣。如果一天服3次,中午就應該服一次,對學生和上班的病人來說,中午這一次真的難以下咽,在學校和辦公室服就會有同學同事看見,就有人要問"吃什么"或"為什么吃"對一位癲癇病人來說答案難以啟齒,這是社會歧視造成的,雖然應該糾正,但今天還是現實。所以醫生應選用每天只服兩次的,上學上班前和回家后各服一次就會免除那種尷尬。對嬰幼兒吃大片的確困難,可以用糖漿,最好用散劑可以放在牛奶或粥中不知不覺孩子就把服了下去。還有直腸劑、肌內注射和靜脈注射劑都用于一些特殊病人。
藥品價格也是必須考慮的。癲癇病人一般經濟情況較差這是現實,由于有這種病學習機會受到影響,找不到收入豐厚的工作,因此囊中羞澀。醫生應盡量選用有效而價格便宜的物。有的價格較高病人難以承受也達不到治療目的。更有甚者有的門診部稱治療癲癇3個月包好,一次收費6000~7000元這已不是選不當的問題,應該查查他的醫德,發可憐癲癇病人的不義之財,于心何忍。
除此之外醫生還會考慮選用藥間相互作用少或沒有相互作用的,這時用比較簡單而且不良作用少。還有一個考慮更為專業了,醫生會選用線性代動力學的,這種的劑量和血中濃度成比例,也就是用多大劑量血中應有多大濃度醫生心中要有數,因此比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