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10-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癲癇是疑難雜癥之一,臨床表現多種多樣,變化多端,其病程反復而纏綿。
要取得好的療效,首先要正確診斷,這是治療的前題否則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其次要分期辨治,抓住病機轉變的特點準確地辨證用藥,再就是注重熄風止痙,滌痰開竅,養血活血。
一、專病專方與辨證施治 中醫治療疾病,歷來重視辨證施治的治療原則,但同時也包含辯病論治的內容。辨病是根據患病部位特異的病因、病理及病狀特點,以辨析診斷疾病,故辨病論治就是針對患病部位特異的病因、病理及癥狀進行治療,以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即辨病反映疾病的全過程的綜合診斷,具有相對穩定性。辨證論治是反映疾病全過程中,某一階段的臨床診斷,針對該階段的診斷,確定治療。具有相對的靈活性。我們通過大量臨床觀察發現癲癇病人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大腦神經細胞異常放電所致的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系列癥狀。其病機為痰濁內積,痰氣互結,風陽內擾,蒙閉心竅,竄滯經絡。中醫辨證雖有脾虛痰盛,肝火痰熱,肝腎陰虛的偏重不同。但反應到每個病人則三者往往相互兼夾,很難區分為單一的證型。所以,我們采用辨證與辯病相結合的方法。抓住了神志疾患這一主要環節,遣方用藥,應用癲癇寧治療癲癇,取得了一定療效。
二、癲癇寧的組方原則和依據 癲癇的治療原則以平肝熄風,化痰宣竅為主。處方用生鐵落,鉤藤以平肝鎮驚;生膽南星,菖蒲,炙遠,以化痰宣竅。生膽南星具有極好的抗驚厥作用,長期用此藥治療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并未見任何中毒反應;炙地龍,全蝎或蜈蚣,研粉吞服以熄風鎮驚;白芍,丹參以養血柔肝解痙。 如果患者出現精神癥狀,而見失眠、恐懼、焦慮等癥,可配以炙甘草,浮小麥,大棗以養心緩急潤燥;如月經期發作頻繁,可加入仙靈脾,肉蓯蓉,二藥有調和沖任的作用,有助于減少或控制月經期癲癇的頻繁發作;如腹型癲癇發作,腹痛劇烈,則應重用白芍,可獲得一定效果。由于癲癇乃肝風內動所致,故可用白芍柔肝以熄肝風,養血以和筋脈,本品有很好的降低肌張力和抑制運動的作用,故為治療癲癇的要藥,而對腹型癲癇,尤屬必用之品。全蝎、蜈蚣不宜人煎,否則用藥量大而效果差,應以制成片劑或研成細末(先將生藥放在鐵鍋上,微火烘脆,勿使焦,再加工研細)吞服為佳。一般成人每天總量2—3g,嬰幼兒0.5~1g,均分2次吞服,用藥時間一般為上、下午各1次,但有的患者癲癇發作時間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