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10-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現在無論是癲癇診斷、治療,都還不十分規范。有誤診、有誤治,有時兩種情況都有。所以,對于可疑癲癇患者、確定診斷患者,其治療都要十分謹慎,絕不可“有病亂投醫”。一旦進入誤區,不但沒治好癲癇,白花了錢,甚至由于癲癇而發生意外。抗癲癇藥副作用還損害了健康,有時,還耽誤了引起癲癇的原發病治療。
什么叫盲目用藥?
有些不是神經科的醫生,對診斷、用藥心中無數,“想當然”診斷、治療。如:①有的醫生一聽說或一見到有“發作性”表現,就草率診斷癲癇。②不論哪一種癲癇發作類型,一律使用同一種藥。③開始就用4~5種一線藥和二線藥聯合應用。④不分男女老幼、年齡大小,使用相同劑量。⑤不分各種抗癲癇藥物在體內減少到一半時所需要時間(半衰期)長短,一律讓患者每天吃2次。⑥用藥后不根據效果、不良反應等調整劑量。這樣不但不能有效控制發作,甚至使發作加重或產生嚴重不良反應,這就與用藥目的“南轅北轍”了。
用藥劑量有什么常見錯誤?
①由于害怕藥物不良反應用量不足,不能控制發作,耽擱治療。②有人“恨病吃藥”,企圖來個“斬立決”,自行加大用藥劑量,造成不良后果。③兒童用藥:兒童體重逐漸增加,醫學上根據患兒體重計算用藥之量。有的家長甚至非專科醫生也不知這個道理。或者在沒有體重計時,不知道根據兒童年齡推算體重的方法,不會估計兒童體重,更不會以此計算出兒童每天應該服用的劑量,而是盲目給藥,造成兒童服藥過量,甚至釀成惡果。
其他常見用抗癲癇藥錯誤?
(1)半衰期 使用抗癲癇藥,需由其在體內代謝變化(藥物代謝動力學)、半衰期來決定服藥次數。但有些人不知道這個理論以及它的重要性。
(2)血藥濃度 有的患者和醫生在使用某個抗癲癇藥時,在還沒有達到穩定狀態血藥濃度時,卻錯誤認為這種抗癲癇藥沒效,草率換了另一種藥。隨便換藥是絕對錯誤的。
(3)減藥、停藥過快 某些患者和某些非神經專科醫生,在癲癇發作剛控制不久立即減藥、停藥,造成了癲癇復發。減藥、停藥速度過快甚至突然,會使癲癇發作加重或產生癲癇持續狀態。
所謂“純中藥”抗癲癇藥可靠嗎?
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種不可忽視的誤區。無中生有、過分夸大某中藥的抗癲癇效果,如“祖傳純中藥制劑,完全沒有副作用,起效快、能斷根”等。企圖麻痹、誤導患者就診、用藥。其實,這一類所謂“純中藥制劑”(膠囊、丸藥、粉劑),90%以上都摻有不等量傳統抗癲癇化學藥品,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卡馬西平,少數摻有溴化鈉、地西泮(安定)、丙戊酸鈉等。由于摻的劑量過小、過大,患者服用后沒效或產生中毒,給患者帶來嚴重損害,這當然是無異于“謀財害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