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10-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常用的抗癲癇藥有丙戊酸、卡馬西平、硝西泮、氯硝西泮,較老的藥有苯妥英鈉、苯巴比妥,較新的藥有拉莫三嗪、托吡酯等。但決不是這些藥可以隨便選用,也不是越貴越好,越新越好。用藥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選用,并在醫生監督下服用,以正確調整藥量,以免發生不可接受的毒副反應。
抗癲癇藥應根據發作類型來選擇。詳見本節第三條。
選用藥物時還要考慮病人的年齡,內臟的功能狀態等,如年幼小兒一般不長期用苯妥英鈉,肝功能障礙時不用丙戊酸等。從最小劑量開始服用,逐漸加量至有效量,不得超過最大耐受量以達到最佳療效和能耐受為目標;注意各個人之間對藥物反應的差異。
如果癲癇發作頻繁,在無嚴重副作用前提下,用量應盡早加足,以減少或控制頻繁癲癇發作。定時定量服藥,服藥間隔時間一般不超過藥物的一個半衰期,以保持24小時穩定的有效濃度,對固定時間發作(月經期、睡眠期等)的患者應在這一時期適當增加劑量提高血藥濃度覆蓋這一時間段。不得擅自減、停、漏服藥物,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時停時服,犯病就服,好了就停。如體內代謝慢的藥物如苯巴比妥,每天服2次就可以了,丙戊酸在體內代謝快,每日應用3次(緩釋劑型每日1次即可)。
常用藥物是較安全的,不良反應多為輕微、可逆的。但各人之間對藥物的反應有差異,所以應密切觀察。對肝、腎功能和血常規在服藥前和治療過程中應定期進行檢查。對抗癲癇藥過敏反應可表現為皮疹、發熱、咽喉痛和淋巴結腫大、內臟損害,應及時與醫生取得聯系,以免出現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