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05-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無論年齡多大,總會面臨著很多社會問題。比如:有些語言交流能力差,有些智力發育遲滯,這樣的結果直接導致癲癇患者在學習和工作中不能同其他正常人一樣接受教育或發展個人工作和愛好。有些家庭會因為擔心孩子在校間受歧視或課程跟不上而讓孩子輟學回家,有些老師會因為學生反應遲緩而不給予耐心教學。這對于原本就感到“自己命苦”的癲癇患者而言,更能產生自卑等消極心態。專家呼吁社會各界人士:豆包也是干糧,癲癇患者也能工作和學習!
癲癇患者應該享受正常人的教育權利
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沒有剝奪癲癇患者上學和接收正規教育的權利,家長的過分呵護只會使癲癇患者的生活更加不完整,而老師對癲癇患者的不關注是有損道德的事情。癲癇患者存在的自卑感和恥辱感,以及不敢面臨正常人可以面臨的小問題,這些都是一點一滴的生活經歷造成的。所以,在沒有太嚴重的癲癇病情的背景下,癲癇患者家人及老師應給予更多的關注與理解。
癲癇患者也能正常工作
1、癲癇病患者應把自己當做健康人。
除了發作時無法工作以外,癲癇患者和其他工作人員沒有任何區別,那么如何預防癲癇發作就成了患者能否正常工作的前提。專家說只要癲癇患者把自己視作健康人,從內心不懼怕癲癇,就能很好的預防癲癇發作。不要背負“我是癲癇患者”的陰影,能夠放開的人他會活得很快樂,在自卑中糾結的患者不僅讓自己沉迷在患病的沼澤中,還會讓關愛自己的家人心情沉重。而且心理因素是一切疾病治療的關鍵。
2、癲癇患者應選擇合適的職業。
其實適合于癲癇患者的就業種類一般認為包括園藝、文書、一般事務等較安全的工作。實際上癲癇患者也有實業家、藝術家、律師、醫師等自由職業者。一般不宜從事高空及水中作業。就業種類還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需要強調的是,在討論癲癇患者的就業問題是不應過分強調一些不合時宜的社會心理調節的必要性,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一些不合時宜的忠告也是一種累贅,如規定熱、聲、光有關的職業,反應力要快的職業不宜參加等。
豆包也是干糧,癲癇患者也能工作和學習!除了社會各界要給予癲癇患者理解與支持之外,癲癇患者也應該學會樹立自信心和健康的生活習慣:癲癇患者最好能戒煙,戒酒,戒辛辣和刺激性強的食物;生活要有規律,不熬夜,不過度勞累,做到勞逸結合;盡量不看令人興奮或刺激性強的影視或書籍,不應玩刺激性游戲,不大吵大鬧;不要駕駛各種車輛,不要在井邊或者江河湖泊逗留;時常鍛煉身體,但要適度,以此增加抵抗力,防止癲癇病發作或減少癲癇病發作;保持樂觀和積極向上的心態。癲癇患者無論工作和學習都會比正常人更加努力何辛苦,所以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