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9-2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黃女士,35歲,公司職員,最近兩年因工作變動,經常出現心煩意亂、頭昏頭痛、做事無耐心等現象,還總擔心兒子身體不好、擔心自己被解雇。一次回家途中,她突感心慌、心悸,大汗淋漓,癱軟于路上,但送醫全身系統檢查卻未發現異常。此后發作頻繁,每次持續10多分鐘。
這是一位典型廣泛性焦慮伴驚恐發作的病人。起病之初出現的心煩意亂等癥狀往往不被重視,或者是被當成其他內科疾病,但事實上這些表現都是典型的焦慮障礙癥狀。
焦慮障礙有哪些類型?
焦慮障礙不是一個特定的疾病單元,而是一大類疾病的總稱,它包括:
1、驚恐障礙:經歷反復和無法預期的驚恐發作后,持續擔心再次出現驚恐發作或驚恐發作時的某些表現(如感到就要死去或發瘋了)。
2、廣場恐怖癥:對一些難以逃避或得不到幫助的情境(如公共汽車、劇院,或黑暗空曠的場所)的焦慮、恐懼,并且產生回避行為。
3、社交恐怖癥:在社交的場合中出現害羞、局促不安、尷尬,或害怕出丑、不能在別人的注視下進行一些簡單操作活動(如寫字、演講等)。
4、廣泛性焦慮障礙:對生活多方面過度擔心,包括家庭、健康、工作或經濟情況。
5、強迫癥:出現難以控制的強迫思維(如擔心污染或傷害自己和家人),或不能控制的強迫儀式行為(如反復清洗、檢查、計數)。
6、軀體形式障礙:以持續擔心或相信各種軀體癥狀為特征,反復就醫,盡管檢查結果均正常或者醫生反復解釋,均不能打消疑慮。
如何判斷焦慮是否過了頭?
普通意義上的過度擔憂和焦慮障礙并不是一回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體驗到的焦慮是完全正常的,而且適度的焦慮有利于我們集中精力、發揮才能。那么,哪些焦慮的情況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和警惕,并及早做準備呢?
以下幾點對判斷焦慮障礙很有幫助:
1)焦慮的嚴重程度 焦慮長期處于高水平,明顯出現疲倦、易受驚嚇、緊張,頭痛或全身肌肉疼痛、便秘、腹瀉、尿頻,入睡困難或易醒,難以集中注意力、感到手足無措、出現社會或職業功能障礙等,焦慮已經開始妨礙日常生活。
2)焦慮的原因 病態的焦慮往往并沒有明確的焦慮對象,或者對別人不會擔憂的情況產生了過度的焦慮,也就是說,焦慮原因與強烈的情緒反應相比很不相稱,這是焦慮障礙的一個信號,也是區別于普通焦慮的特征。
3)焦慮持續時間 如果焦慮障礙持續時間較長(一般超過3個月),或者是突然發生的異乎尋常的恐懼和緊張不安的內心體驗,即驚恐發作頻繁發生(每月至少3次,或首次發作后擔心再次發作的焦慮持續1月),則要引起重視。
焦慮障礙要早治療
焦慮障礙是一類常見的心理疾病,雖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如果能夠及早地發現治療,大部分病人可以在半年至一年基本痊愈。如果不及時治療,聽之任之,則病程有慢性化趨向,而且容易有明顯的波動。若病程超過1年,則慢性化可能性大,其痊愈率則會降低至10%~15%。
近年來,焦慮障礙的早期識別率得到了提高,相應的治療方法也得到了改善。除了傳統的藥物治療,各種心理治療方法也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認知行為治療、心理動力性治療、森田治療,以及團體、家庭治療等,焦慮障礙治愈率有了明顯的提高。
總而言之,焦慮障礙是常見病,而不是什么奇“怪”的病。如果早發現早就診,該病有很好的預后,不需要因此而“驚”恐。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