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9-2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著衣習慣和風格,有人甚至認為穿什么風格衣服,就能有助于變成什么類型的人。這絕不是以衣取人,兩位權威心理學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服裝對于人來說不僅給別人留下印象,同時也會對自己產生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
白領女性愛穿大號童裝
適當穿著有助心態調整
像學生時代一樣,小劉在工作后仍然保持著愛逛兒童時裝專賣店的習慣,對那些可愛的款式尤其愛不釋手,樂此不疲的兩年后,她忽然有一天意識到自己好像有點“大齡兒童”,有些不太好意思把這些衣服穿到辦公室了。
白領女性穿衣時尚越來越個性化,“童化”是一種選擇還是一種需求呢?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社會心理學研究所所長、中科院心理所博導王極盛分析,大齡人愛著童裝其實是對青春期天真無憂、活潑向上生活的一種懷念,這是留連心理的反映,這種心理不光是20多歲的年輕人有,五六十歲的老年人也有。因為童裝帶有明顯的年齡階段的特點,包含著積極向上的元素,適合處于緊張都市白領的心理需要。
對此調整的方式很多,在穿衣打扮上的自我滿足,其實本身是對這種緊張生活的調整,適當的穿著在某種意義上對心態是有好處的。王極盛表示,在比較嚴肅的辦公室里,穿大號童裝可能會與整個氣氛不太協調,所以穿衣還是要適當注意場合。
畢業生頭天上班穿西裝
有助于進入角色的轉變
小王初到一家以技術為主的公司任職,雖然同事穿著打扮都不太講究,但他最終還是穿著被他視為“正裝”的西裝去上班,因為他覺得自己穿西裝更顯精神。報到的時候他很受培訓主管的信任,在崗前培訓為同事們做了不少好事,知名度大幅提高。他不禁暗暗慶幸自己當初的明智選擇。
王極盛說,大學畢業生穿上西裝上班,這其實是脫離學生的習慣,同時對其心理上也產生一種變成成人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角色的轉變。王教授表示,職業一族在裝扮上與整個單位氣氛相協調,容易讓人產生認同感,有利于協調人際關系,而太標新立異不但不能使人感到親切。
考試時穿上“幸運裝”
不是迷信而是增強自信心
小芳學習成績不錯,但考前特別容易緊張,后來她想了一個換掉臨考心情的好辦法,一到考試,她就故意挑著穿一些自己平時比較喜歡的衣服,果然心情大靚,繃緊的神經也松弛了不少,久而久之,她甚至“總結”出一兩套“幸運裝”。但她懷疑自己是不是有些迷信,便沒敢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同學和家人,所以總安排得并非故意而為之。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鄭日昌認為,這種行為不奇怪,這種心態也不是迷信,其實歸根到底還是一種心理暗示,緩解了暫時的郁悶心情,對于安撫緊張情緒、增強自信心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當然,并非要號召大家都這樣做,因為人的心理很微妙,是因人而異的。
“期望效應”要有積極心態
那么,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給自己怎樣的心理暗示呢?王極盛說,首先自己要有信心,信心是進入狀態的精神支柱。第二要搞好人際關系,大學生就業后產生的困難,往往是對人際關系的不適應。第三要有良好的工作習慣,要與單位多數人的心理相協調,有看法要提出來,但方式要緩和。
同時,鄭日昌表示,老是認為自己要倒霉失敗,可能真的就倒霉失敗了,這是不良的心理暗示,在心理學上稱為“預言的自我實現”或“期望的效應”。人們平時應該擁有積極的心態,往好處想,但如果沒有一點危機感的話,也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