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9-2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如果追究到底,法律空白可以說是造成混亂的根本,這些以個人隱私為賣點的“隱私經濟”行業在之前沒有相應規定,親子鑒定招來有條件的醫院趕忙開張,沒條件也積極跟進,并不惜以聳人聽聞的廣告吸引客戶;而私家偵探也是,在沒有入業門檻的前提下,常有無業游民拉了旗子就干了起來。這一次緊急剎車,可以說是政府的倉促之舉。
然而“隱私經濟”是否碰不得?張教授認為,這些“隱私經濟”并不是不能碰,而在于怎么碰。他介紹道,在國外私家偵探是納入治安體系的,通過相關法律法規使私家偵探成為警察的幫手,而親子鑒定規范在進入司法程序中遺產問題的求證無疑是對這門技術正確的措施。對于測謊儀他認為重要也是在于如何規范的問題。“‘隱私經濟’能不能碰,照我的看法,‘隱私經濟’只有在國家授權和管理下,特別規定相關從業人員單位標準前提下才可以碰。”張教授說。
離開廣州市腦科醫院時,記者向陳瑞珍主任問了最后一個問題:“你覺得應該開放測謊儀嗎?”陳主任笑了笑,“這要問相關單位,我是沒有權利說的,不過,其實很多單位條件都成熟了,而且,很多人有這種需求的!”
陳主任又重復了一句:“其實,很多人有這種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