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知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荀派傳人孫毓敏前不久赴美國領取由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頒贈的“亞洲最佳藝人終身成就獎”,為祖國又添光彩。
孫毓敏是北京市人大常委、北京戲曲學校校長、國家一級演員,她一上班便忙于無休止的紛雜事務,不過看上去她運籌帷幄,似乎沒受什么影響,干練依舊,雙眸神采飛揚,永遠煥發出無限的活力。
“梅蘭芳金獎大賽”前夕,已報名參賽的孫毓敏腰疼得臥床不起。可最終,她還是忍痛站在了決賽的舞臺上,以出色的表演贏得了臺下陣陣的掌聲。熟悉她的人都知道,這一步不是“走”過來的,而是爬、摸、滾、跌,“拼”過來的。因為誰也不會忘記,她曾是一位殘疾人。
當她從北京戲曲學校畢業,欲在舞臺上大展宏圖時,10年浩劫以莫須有的罪名奪去了她舞臺藝術的青春和生活的基本權力。這位舞臺上的“尤三姐”平常也是烈火金鋼的稟性,她想跳樓自盡,拼著一死向惡勢力抗衡……蒼天有眼,沒有使這顆藝術明星隕落,跳樓后落下重傷,躺在病床上她一動也不能動了。怎么辦?既然活著就要活在舞臺上。她穿著鋼背心使出了超出常人的毅力從床上坐起來了!她拖著畸形的雙腿,超乎想象地邁出驚人的第一步,這是何等艱難的一步啊!樓梯成了她的鍛煉器械。日復一日,她走出了一步又一步……終于走上了她難以忘懷和舍棄的舞臺,雖然她的腳上還系著繃帶,但臉上卻浮現出與惡魔搏斗后勝利的喜悅,眼里涌出了含笑的淚花。一出《癡夢》,那清晰的吐詞,脆亮的唱腔,如醉如癡的表演……使人欣喜地看到:孫毓敏又有了第二次藝術生命。
她總是忙于工作,當很多人問起孫毓敏如何保持旺盛的精力時,她燦然一笑說:“沒有什么訣竅,無非就是在緊張的工作之后進行充分的休息。我每天必須保證7個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一覺醒來,精力會不充沛嗎?”當很多與她同齡的人慨嘆人生無常、歲月無情時,她卻說,一個人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問心無愧,只有坦坦蕩蕩做人,才能“心底無私天地寬”,才能夠吃得下,睡得著,才能夠真正達到養生的目的。
忙得沒有工夫去考慮養生問題的孫毓敏,無意中走對了自己的養生之路。
她能寫一手不錯的毛筆字,“那是上小學時打下的基礎。”對醫術之道也很是了解,“那是臥床五年,讀了不少專業醫書。”她還酷愛讀書,且范圍很廣,“藝術是相通的,多讀書,才會提高自己。”她還是北京作家協會的會員,忙里偷閑地寫了《孫毓敏談藝錄》。
為了保證自己在舞臺上的藝術形象,她依然每天堅持形體鍛煉。孫毓敏追求的是完美,無論是舞臺上,還是生活中,人們看到的都是為實現這一目標而不斷追求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