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苗子先生今年90歲,身體特棒,精神也好,人問他:您這么大歲數了,頭發怎么還不白?他回答:不白之冤。一次在他家,我一邊看東西,一邊說:眼睛不行了,看不清了。他嘆了口氣:咳,你老啦?40幾歲人在90歲人跟前嘆老,你說氣人不氣人!
上了年紀,身體這么好,難免猜想先生有什么養生秘訣。其實沒有,要說有,也就是通常那幾條:起居有規律、吃雜食、無不良嗜好、心寬等等。聽到或讀到不少關于長壽者的“經驗之談”,大抵如此。
苗公1913年生于廣東中山,解放前在政府里當官,解放后歷經大大小小的“運動”,被折騰得夠嗆。打成右派后,發配北大荒,冰天雪地不說,缺吃少藥更讓人難熬,不少人“留”在了那里。苗公沒“留”下,回來了。按夫人郁風老太太的印象:那時候的模樣比現在都老!50歲比90歲還老,啥樣?
“文革”開始了,他和老太太都被請進了“秦城”,一關就是7年。算算有多少天?一人一屋,沒人理,沒人聊,怎么過來的!但畢竟過來了,不僅過來了,而且越過越好!
如果換一個人,即使沒“留”在北大荒,恐怕也“留”在“秦城”了。看來養生的一個“秘訣”,就是胸懷。心胸狹窄,凡事常戚戚,何以長壽?
苗公自幼從名師學書法,20幾歲以后便活躍在文藝界、書畫界。上世紀80年代后,他的書藝大精,且在美術史論、散文、繪畫方面也碩果累累。他同郁風老太太不顧年邁滿世界跑———美國、意大利、日本、南非、澳大利亞……同國際上的同行交流切磋,傳播中國藝術,放眼世界文化。按夏公(指夏衍———編者注)的話說,苗郁二人的書法、繪畫及散文“在國內外聲譽日隆”。
如果換一個人,出獄后即使沒有花天酒地“彌補損失”,恐怕也會養花遛鳥討個自在。看來養生的又一個“秘訣”就是情懷。無所事事,庸庸碌碌,身體和精神總處于消極狀態,何以長壽?
苗公對中國傳統書畫藝術有著不解的情結,他的作品也浸透著中國文人的神氣與靈趣,以致年屆九旬仍孜孜不倦。每天早上6點起床,散步、早餐、讀書、寫作,中飯后午睡,下午繼續工作,四五點時也會上街溜達一會兒,理個發,買些零食,一天緊緊張張,但很有規律,多年如此。最近一部新著出版了———《藝林一枝》,50萬字,還有兩部書法集、一本畫集也即將出版。工作有樂趣,精神生活充實,身體當然好。至于書法對人的身體有好處,就不言而喻了。
在這點上,郁風老太太也毫不遜色,87歲了還是天天忙忙活活,寫作、畫畫、接電話……而且凡事好奇,力爭求得甚解,知道自動檔、丁克家庭、小蜜等不少“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