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歲的馬少波先生是我國戲曲改革的開創者之一,是戲曲界一位卓越的領導人,又是一位成績卓著的劇作家和戲曲理論家。65年來,他從實踐中探索理論,又以理論指導實踐,積累了論文、劇作、小說、詩詞等逾500萬字,創作和改編了30多部劇作。
馬老身材修長,臉龐清癯,鼻梁挺直,雙目炯炯有神。雖幾經滄桑,飽嘗憂患,卻仍精神矍鑠。馬老出生于山東省萊州市的一個漁村。戰爭年代參加革命,并進行文學與戲劇創作,是一位劍筆并用的人物。
他的早期京劇名作《闖王進京》是京劇改革具有開創意義的劇目,已作為重點條目收入《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卷》。
馬老還寫得一手氣韻流暢的草書。馬老自稱是個“業余作者”,這個業余作者現在是中國書畫家聯誼會副會長。
馬老有夜間創作的習慣。談到工作與養生的關系,馬老說:“我沒有整塊的、具體的時間來考慮和安排養生,因為總有事情要做。我以為常動腦的人是不會得老年癡呆癥的。至于養生,有心者處處皆可養生,不必拘于什么形式。”
“老年人的生活不要太單調,想方設法多培養些愛好,唱唱歌,跳跳舞,學幾套健身操,邀上幾個朋友到青山綠水間登高、垂釣,擺弄一下兒孫們的玩具,坐下來看看動畫片,在游戲中強身健體。這樣的‘貪玩’可以擺脫因年老而產生的失落感和自卑感。在活動身體的同時,保持了心理健康,一舉兩得。”
“古人將宮、商、角、徵、羽五音同人體的脾、肺、肝、心、腎五臟和思、憂、怒、喜、恐五志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用來養心修身。買幾張自己喜歡的CD,打開音響聽一聽,既可以消除疲勞,又可以安神養心。繪畫和書法被喻為紙上的音樂。書法或細纖如線似流水行云,或剛勁如鐵似蒼松峭壁,運筆時凝神靜氣,萬慮皆息,頭正、肩松、身直、臂開、足安,意力并用,隱隱間似有一股暖流貫穿全身。養身要動、養心要靜。習書法既有動也有靜,是很好的養生之道。”
“種花養草,對舒筋活血無疑是有好處的。草的綠和雅,花的美和艷,作用于視覺,給人以純潔和美好的感覺。茶余飯后觀之,頓覺賞心悅目、氣爽神清,疲勞和煩惱便隨之煙消云散。”
“如今的‘話療’也很時尚,找個摯友說說心里話,對健康十分有益。倘若離朋友處只有一兩站路,就用不著坐車了,神定氣閑地慢慢踱步過去,省了銀子,養生也在其中了……”
生活中的馬老有“六忌”:忌貪吃飲食宜八分飽,飲食溫度宜溫不宜燙,三餐進食時間不宜遲,不宜每天精米白面,肉食、甜食和油炸食品應適可而止。
忌貪睡睡眠時間過長,會使大腦功能發生障礙,記憶力和理解能力減退。一般情況下,每天睡眠7~8個小時為宜。
忌貪杯少量飲酒可以舒筋活血,切不可貪杯。即使是啤酒亦不可多喝,特別是經過冰鎮的,容易誘發心血管意外。
忌貪看這里指的是貪看電視。若每天不間斷地、長時間地看電視,對視力和身體不利;長時間地坐著不動,會妨礙下肢血液循環。看電視時,可同時用健身器械鍛煉身體。
忌貪練過量、過強的運動會使熱量大量消耗,還會出現筋骨和肌肉酸軟,非但不能起到增強體質的作用,而且會適得其反。運動當與人的年齡、體質、能力相適應。
忌貪財因為貪求物質財富,頭腦中成天琢磨的是錢,心里始終得不到安寧,心理也就難以平衡,這無疑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