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生命全形論》云: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素問·六節臟象論》又云: 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 自然界是人類生命的源泉,自然界的千變萬化必然會影響人體的生命活動。中醫學 人與天地相應 的觀點認為,人與大自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每時每刻都與自然界有著物質、能量、信息等各方面的交換。因此人體必須順應自然界的規律,才會健康長壽。《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 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疴疾不起,是謂得道。 如何順應四時陰陽的變化呢?《內經》主張人在春夏陰消陽長之季,多作些戶外活動,使陽氣更加充足;秋冬陽消陰長,肅殺寒冷之季,人體必須注意防寒保暖,使陽氣不要妄泄。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陽氣得以保養,疾病就不易產生,人就能健康延壽。
善于調節情志
所謂情志,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精神情感活動,又稱為七情。中醫認為,每一種情志活動都與內臟相關聯。長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劇烈的精神創傷,可使氣血不和、陰陽失調、臟腑經絡的功能紊亂,而發生病變,導致早衰。情志所傷主要表現為氣機紊亂、升降失調,所謂 百病皆生于氣 ,即是言氣機紊亂后可導致多種病變。由于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所以,情志之病調心、寧心十分重要。怎樣活心呢?《東醫寶鑒》云: 欲治其疾,先治其心。 情志得調、氣機得暢、病安從來?
動靜結合
中醫養生十分重視健身運動,因為長期堅持運動鍛煉,是人體維持健康、增強體質、永葆青春的秘訣。我國古代著名的外科學家華佗,就自創 五禽戲 作為健身運動,以致 年且百歲,猶有壯容 。說明長期的運動使人體的肌肉、骨骼得到鍛煉,使生理、心理得到調節,氣血暢通、陰陽協調,可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