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8-0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一方面是因經濟發展,減少了環境污染和營養不良等情況;另一方面是因醫療條件的改善和醫學科學的進步,使原來未能診斷或無法治療的病能夠治愈,消滅了惡性流行病如天花、鼠疫等。
基因圖譜的研究預測人們壽命將會更長。不過,從目前已有的條件來說,我們怎么能活得更長壽呢?
答案是一方面要有良好的環境,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等,使盡量不發生疾病;另一方面就是定期體檢,有了病后及早發現診斷。
要知道有許多病待到有癥狀時才就醫而診斷治療,往往為時已晚。例如癌癥,待到長得很大有癥狀才手術切除,往往已有轉移而存活不久。如果在早期發現則手術切除后復發率很低。還有一些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在早期并無癥狀,只有靠檢查才能發現。而到晚期有癥狀而且有并發癥時,治療就很棘手。因此,無論如何,及早發現疾病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如何及早發現疾病呢?主要靠體格檢查。一般在40歲以后定期體檢。有些病甚至在二、三十歲開始就應定期體檢。
體檢內容可以包括血生化檢驗、胸部透視、心電圖,甚至B超檢查。當然不是每一個人每年都要作這樣多的檢查。究竟何時開始,間隔幾年,作哪些檢查,都要根據情況而定。但可以參考以下意見。
21歲就要定期測血壓。30歲以上定期測血脂。40歲以上定期測血糖。具體來說,有這些病的家族史和這些病的風險因子者就應早開始,隔一、二年查一次。如工作、生活緊張者考慮高血壓,體胖、營養過剩者考慮高血脂,年老體胖者考慮糖尿病等。
婦女在20~39歲應由專科醫生每3年查一次乳房,40歲以上間隔短些,以排除乳腺癌。
中年以上生育過婦女應每3年查一次子宮頸刮片,以排除宮頸癌。
男性50歲以上應每年檢查一次前列腺,包括肛門指檢及抽血查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因為男性癌癥中前列腺癌是名列前茅的。
此外,體檢中應包括胸部X線透視以排除肺癌,以及抽血測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等以排除肝癌等。必要時作B超檢查肝、腎及前列腺等部位。
體格檢查隔幾年查一次,包括哪些內容,應由有經驗的醫師來定。體檢也應由有經驗的醫師進行,這實際上就是一次醫療活動。我們既不要成為驚弓之鳥患上恐癌癥,也不要采取無所謂的態度。
在目前的醫保制度下,有些人會認為我又沒病,何必花冤枉錢。尤其是檢查結果陰性后更會有此想法。其實從長遠考慮,萬一有病而未及時發現,將來花的錢要多得多,而且病痛更不是金錢所能計算的。我相信,花在體檢的錢遠遠比花在功效不清的保健品上的錢要劃算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