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戴維·施萊辛格在此間進行的2002國際人類基因組大會上興奮地透露了他的新發現。他說,人的干細胞有著旺盛的活力,但是,細胞有新陳代謝,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功能細胞因為老化或磨損而喪失了原有的功能,然而它們卻無法被排除體外。這些“失靈”的細胞越積越多,以至于最終妨礙了其他細胞的正常“工作”,這很有可能是導致人類衰老的真正因素。
來自一家美國基因分析公司的陳昌友博士說,人類的基因就像一個“電路圖”,基因之間相互協調地工作才能保證人體各個功能的正常運轉。一旦某些“通路”被打破或是阻斷,就會表現為各種疾病或是某些人體機能的失常。
施萊辛格在對進入老年的小鼠進行的基因研究發現,它的干細胞分裂仍然十分活躍,但是所表現出的功能性卻越來越差。他取出一些“失靈”的干細胞進行分析后,發現這些細胞仍然能被重新激活,這說明不是細胞出現問題,而是細胞之間的“通路”出現故障。
施萊辛格主持了大會期間舉辦的“衰老基因學”的專題論壇。來自日本、美國和中國的基因組專家交流了他們的最新科研成果。
日本基因學家黑木敏仁說,日本正在用SNP測序技術對長壽人群的長壽基因進行研究。SNP即單核苷酸是基因的基本組成單位,人類基因組由三十億個單核苷酸組成。日本人擠身世界上最長壽的人群有相當一段時間了。在日本年齡超過百歲的老人有1.5萬多人。
黑木說,百歲老人的長壽因素各不相同,他們的長壽基因也因人而異。SNP圖譜可以幫助鎖定這些基因。
科學家們在小鼠、線型蟲等生物實驗中都發現了調控衰老的基因,他們認為人類體內也可能有類似的基因。
施萊辛格說,人類各種功能細胞的數量水平應該由某些特定的基因所控制的,而且它們有遺傳性。這些調控基因就像“變阻器”一樣掌握著細胞的數量,而它們導致了人類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出的一些像更年期和衰老的各種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