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8-0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老年心理學是本世紀20年代興起、50年代興旺發達的一門學科,它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2000年,我國老年人已占人口總數的10%。1991年WHO將人生的幾個階段做了重新劃分:44歲以下為青年人,45~59歲為中年人;60~74歲視為年輕的老年人(或稱較老年人);75~89歲為老年人;90歲以上為長壽老年人。由此可看出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平均壽命也在延長。老年人除了機體發生一些生理性或病理性改變外,心理狀態也發生著復雜的變化。心理因素對人體既有導致疾病的作用,又有醫治和預防疾病的作用。因此,根據老年人的心理特點,適當加以疏導,可以提高對疾病的治療效果。
◆老年人需要重視
醫護人員及家屬要從態度上重視老年患者。態度熱情、誠懇,才能取得他們的主動配合。老年人對自己的疾病和治療方案往往放心不下,認為自己年齡大、身體不好,擔心治療發生意外,醫護人員及家屬要耐心向他們解釋。
◆老年患者需要尊重
老年人在健康、精力、能力、親人、朋友、社會關系等方面,處于漸有所失的情況,他們孤獨、寂寞、精神萎靡,因此需要更多的尊重。在不影響治療原則的前提下,對老年患者的意見要盡可能聽取和采納。同時對老年患者的稱謂一定要得當,要多關心問候,加強溝通,取得信賴,對每個護理措施要講清目的,爭取患者及家屬的配合和理解。
◆老年人需要鼓勵
結合老年人的特點,多給他們鼓勵,如夸其頭發黑、走路腰板直等,以此調動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他們只有得到贊揚才能愉快地合作。
◆老年人需要理解
老年患者在受到不良刺激時易產生攻擊心理,表現為脾氣暴躁或抑郁冷漠,使一些醫務人員不愿意接受這類患者。在給予治療時,往往也缺乏耐心,這樣患者就更難以接受治療。所以醫務人員要加強醫德修養,體諒患者疾苦,充分理解、諒解老年患者。老年人情緒不穩定,對各種手術刺激無論強弱,總會表現出各種反應,醫護人員對此也要控制自己的感情,切不可發怒。檢查治療時,醫護人員的動作要迅速、輕巧、準確。
◆引導他們宣泄不良情緒
了解患者的興趣愛好,根據病情給予指導,巧妙引導宣泄,轉移不良情緒。
◆語言是心理護理的關鍵因素
語言美能使患者精神愉快,言詞不當對患者可能造成惡性刺激。因此,醫護人員加強語言訓練,是做好心理護理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