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7-14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民間一直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眼看剛進三伏,大家雖然不必恪守每天“烙餅攤雞蛋”,但也該為秋季的養生做些準備了。
三伏天一口熱湯 秋冬養生防生病
按照中醫的傳統養生觀點,此時的飲食應該以潤燥益氣為原則,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既要營養滋補,又應考慮到容易消化吸收。在初秋,飲食應遵循“增酸減辛,以助肝氣”的原則。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姜、蔥、蒜、辣椒等辛辣之物,多食用一些具有酸味和潤肺潤燥的水果和蔬菜。防止秋燥,可以適當多食用一些甘寒汁多的食物,如甘蔗、香蕉、柿子等各類水果,蔬菜可多食胡蘿卜、冬瓜、銀耳、蓮藕、以及各種豆類及豆制品等,以潤肺生津。其中,柚子是最佳果品,可以防止秋季最容易出現的口干、皮膚粗糙、大便干結等“秋燥”現象。
此時不宜再多食用冷飲,還要謹防“秋瓜壞肚”。西瓜或香瓜等瓜類都不要多吃,否則容易損傷脾胃的陽氣,導致抵抗力降低,入秋后易得感冒等病。但最好每周喝2—3次人參雞湯,以養陽氣。
進入秋季,燥氣過盛,與風相合形成風燥之邪,燥邪為病的主要特點是:一是易傷肺,因肺喜清肅濡潤,主呼吸與大氣相通,外合皮毛,故外界燥邪極易傷肺和肺所主之地。二是燥盛則干,燥邪耗傷津液,人體會出現一派干涸之象,如鼻干、咽干、口干、舌干、皮膚干燥皺裂,大便干燥、艱澀等等。故應遵循 “秋季養陰”的法則,選擇滋陰潤燥、滋補潤肺、清熱降火的膳食。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花生、鴨蛋、菠菜、蘿卜、橄欖、梨、甘蔗、飴糖等。此時進補十分必要…… 點擊進入>>>>二十四節氣之立秋膳食篇
說起秋冬養陰,許多讀者也許不太了解,但要是說起冬病夏治,相信許多人都不會陌生,每年夏天一到三伏那一段時間,市內各大醫院中醫科便是車水馬龍,等待敷貼的病人早早排起了長隊。由于冬病夏治方法簡便,療效確切,因而深受患者歡迎。事實上,秋冬養陰與冬病夏治原本是一對孿生姐妹,只是由于冬病夏治早為人知,而秋冬養陰尚是養在深閨人未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