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種草、綠化環境是我國人民千百年來的優良傳統,“樹木花草裁庭院,空氣新鮮人舒展”。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綠化不僅能凈化、美化環境,而且有益于人類的健康長壽。
綠化能調節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由于人和動物的呼吸,以及越來越多的煤炭、石油等含碳有機物的燃燒,導致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斷增加,而植樹造林和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氣。據測定,一個成年人每天約吸收0.75公斤氧氣,呼出1公斤二氧化碳,而1公頃闊葉林在生長季節每天可消耗1噸二氧化碳,產生0.73噸氧氣,由此,科學家預測,全世界的綠色植物每天約釋放出5萬噸氧氣,有效地改善空氣成分,保持生態平衡,故綠色植物有“天然制氧機”的美稱。
綠色植物又有著分泌殺菌素的本領。因此,被科學家稱為“義務防疫員”。實驗證明,地榆根的分泌物可在1分鐘內將傷寒、痢疾等病菌殺死;松樹的分泌物可殺死結核、內喉等病茵;柏、樟、杉、槐、柳等許多樹木的分泌物都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在盛夏季節,由于樹葉遮擋了陽光的直接照射,并不斷地散發大量水分,因而起著調節空氣溫、濕度的作用,在樹木濃蔭下的溫度比陽光下要低十幾度,草坪可降溫3℃左右,使人舒適涼爽。
綠色植物還可吸收滯留在空氣中的大量塵埃,從而使空氣得以凈化。林帶或草坪則是良好的“過濾器”,不僅能阻留雙塵,還能阻留有害氣體,使空氣中的細菌大大減少。此外,綠色植物還可吸收、過濾放射性物質,消除生活環境中的噪聲,改善和調節人體生理功能。
植物的青綠色對人體各器官均有良好的醫療保健功效。不僅能吸收陽光中對眼睛有害的紫外線,還由于色調柔和而舒適,經常置身于樹叢花簇之中,或極目遠眺,又有益于眸明眼亮和消除疲勞,并使嗅覺、聽覺以及思維活動的靈敏性得到改善。
防風林帶是抗御風沙的綠色長城。風沙對人類的生產、生活都有很大影響,沙塵還攜帶病菌、病毒等到處飛揚,傳播疾病。樹林是防御風沙的有效屏障,因此在風沙肆虐的地區建造防風林帶,能減少傳染病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