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7-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立秋過后,由于天氣的驟然變涼,人體受冷空氣的刺激,常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引起血壓升高,誘發腦血管病,導致中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對中風認識模糊,甚至誤解。
據解放軍304醫院神經內科孟曉落主任醫師講,人們對中風的誤解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中風是一種病。中風其實是一類病,是對腦血管疾病的統稱或俗稱,包括腦出血、腦梗塞、腦栓塞、腦血栓形成等。
二是只有中老年人才得中風。雖然中風大多數發生在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中風的發生越來越年輕化。兒童偶爾也會得中風。
三是血壓正常或偏低者不得中風。血壓高者確實患中風者較多,但血壓正常或偏低的腦動脈硬化患者,由于腦動脈管腔變得狹窄,以及其它因素存在,也會發生中風。
四是瘦人很少得中風。瘦人也能得中風,得中風不在于人的胖瘦,瘦人如果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癥,有不良嗜好或不良生活習慣,患中風的機率不比胖人低。
五是得了中風不死一定落殘疾。中風的預后與中風的類型、嚴重程度、部位、病灶的大小有關,不一定都會落下殘疾。
六是中風只能進行內科保守治療。過去確實如此,但近年來國內外已開展了外科手術療法,而且效果較好。
七是中風治愈后很少復發。其實不然,中風很容易復發,復發率高達25%,而且還有多次復發者。這是因為所謂中風治愈僅僅是臨床癥狀消失或好轉。某些中風事實上是一些內科疾病的合并癥,只有將這些內科疾病有效控制,如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癥、腎臟疾病等,才能減少中風再發。
八是中風是遺傳病。這種說法不準確,因為前面已經提到中風是一類病,所以有的中風具有遺傳傾向,而有的中風則沒有遺傳傾向。因此,中風患者的家人不必憂心忡忡。但應指出,這些人患中風的危險性可能大于一般人群。
九是中風病人要靜養。其實中風病人靜養,不但影響偏癱肢體運動功能恢復,而且還易造成廢用綜合征:癱肢關節僵硬、肌肉萎縮。
預防中風應糾正上述的幾點錯誤認識,平時對飲食調劑、情緒的調整、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等都應給與關注。監測血壓、血脂、血糖、積極治療內科系統疾病、定期做健康檢查,做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