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7-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1月27日是第55個 “世界防治麻風病日”,在“消除麻風歧視,共建和諧社會”的主題中,人們對麻風病似乎依然有些偏見,云南省疾病控制中心專家指出,麻風可防可治不可怕,“恐麻”毫無必要。
盡管麻風病發病率目前已經控制在萬分之一以下,但人們說起麻風病,仍然是談之色變。云南省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楊軍指出,麻風病曾給人們留下了恐怖的印象,所謂“歪嘴、斜眼、斷手、爛腿”就是由于以前麻風病人長期得不到治療造成的結果,是晚期麻風病人的寫照,而人們的“恐麻”主要是認識上的偏差。
楊軍說,社會上普遍對麻風病有恐懼感,是因為過分夸大了麻風病的傳染性和危害性所致。事實上,麻風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據云南省疾病控制中心麻風病防治科科長李江嶸介紹,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入侵人體后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它主要侵犯皮膚和周圍神經。其主要的傳染方式是通過密切接觸傳染,也就是說,如果皮膚因紋身、穿耳、被刀割破等有了傷口,而傷口處又剛巧接觸到麻風桿菌,那就可能被傳染發病。
李江嶸表示,麻風桿菌的生存能力很弱,例如,它的抗煮沸能力只有1至8分鐘。另外,即使被傳染上病菌,根據現在的醫療技術,及時發現后經過幾天或幾周的正規治療,就能使病菌喪失傳染性,而且治愈率在99%以上。
在麻風病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之際,楊軍等專家呼吁,“恐麻”是不必要的,也是有害的。對麻風病人,社會和家庭都應給予愛心,讓他們在關懷之中及早得到醫療,并早日回歸到社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