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7-09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東南大學中大醫院臨床檢驗中心調查發現,約有70%的患者在抽取靜脈血后不知道如何正確止血,其中最典型的表現有四方面誤區。
誤區之一:壓迫面積太小
22歲的女大學生小王旅游回家后沒兩天,感到渾身無力,還有點發燒,到中大醫院就診,醫生建議查查血常規。小王抽完血后,就用中指緊緊壓住針眼,可幾分鐘后,抽血處還是鼓出了一個小包。
點評:由于靜脈抽血時注射器不僅刺破皮膚表面,而且要扎入靜脈血管,才能抽出血來,所以皮膚表面的針眼并不一定與血管壁上的針眼在一個點上,按壓時僅僅用一根手指壓住了皮膚表面的出血點,并未能有效按壓住血管上的出血點,因此才會出現滲血、淤血情況。正確的止血按壓應該是用三個手指壓住抽血處,將皮膚表面和血管壁上的出血點整體壓住,就可以避免血管繼續出血。
誤區之二:止血邊按邊揉
5歲的毛毛因咳嗽去醫院看病,在化驗室哭哭啼啼抽完血后,媽媽一邊按壓著,一邊輕輕地揉著抽血點,心疼地安慰兒子,不一會兒,媽媽發現“揉”出了一個“小包”。
點評:抽完血后由于血小板還沒有凝固,血管針眼處仍在繼續出血,用三個手指壓迫才能起到止血作用,但是按壓時千萬不能揉,輕揉出血處不僅不能止血,相反會加速出血,效果自然適得其反。正確的方法是只能壓不要揉。
誤區之三:按壓時間過短
某中學男生虞某與同學聚會后出現腹痛、惡心等癥狀,夜間被送到中大醫院急診,急診化驗室工作人員為其抽完血后,囑咐其多按壓一會兒,該同學僅壓了一分多鐘,就拉下袖子說沒事了,結果幾分鐘后就感到抽血處微微疼痛,一看出現了淤血。
點評:正常抽完血后止血一般要3~5分鐘,該學生僅按壓一分多鐘就自認為沒事了,這種做法顯然是錯誤的。正確方法應該用三個手指堅持按壓3~5分鐘,年齡大或血小板異常患者應相對長些。
誤區之四:袖子勒得過緊
68歲的張老漢患有呼吸系統疾病多年,一不小心就會著涼,從而誘發呼吸道疾病發作,所以平時穿的衣服比別人要多。前些天張老漢又有點咳喘,晚上11點多前往中大醫院就診,由于害怕著涼,家人就捋起衣袖為老人抽血,盡管患者家屬壓住了出血點,不料仍鼓起一個大包。
點評:張老漢發生的問題主要根源在于上臂衣服太緊,導致血液回流不暢,從而引起滲血。正確的做法是抽血后一方面進行按壓止血,同時拉下上臂衣袖,避免上臂被衣服“綁”得太緊,影響血液正常回流。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前往醫院就診的病人最好穿著寬松些,這樣便于采血和止血。抽血后要聽從檢驗醫師的建議,做到科學處理,一旦出現由于壓迫止血方法不當導致局部淤血,患者也不要過于緊張,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處置,一般情況下都會很快止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