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7-09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每年4月熱寒交替,總是手足口病頻繁出現的季節,而之后暖洋洋的5、6月最盛。專家提醒,比起其他傳染病,手足口病的總體情況盡管并不嚴重,但家長仍應提高防范意識。
易誤為過敏性皮炎
“在手足口病的發病初期,常會出現皮膚紅腫、身體微熱等與過敏性皮炎相似的癥狀,一些家長容易誤解病情。”閘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科方嘉列說。
一般來說,在手足口病感染之初,常會伴有咳嗽發熱、流涕流口水等癥狀。同時,口腔里的水皰極易破潰形成糜爛面,皮膚上露出紅色的小丘疹,頂部還易出現水皰。但與過敏性皮炎明顯不同的是,小丘疹一般出現在手、足、口、臀四大部位,不像蚊蟲咬、不像藥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而且疹子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
此外,中后期患者的發熱程度可能還會加劇。家長最好定時給患兒測量體溫和脈搏,如果高燒不退,則應立即送醫院。
學齡前兒童易感染
根據我國《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可分為甲、乙、丙三類,而手足口病并未被納入法定傳染病的行列。因此,許多人認為它不是傳染病。
方嘉列介紹道,辨別一種病是不是傳染病,要看三方面:有無病原體、能否在人群中傳播、是否存在易感人群。事實上,手足口病主要是由柯薩奇病毒引起的,任何年齡均可能發病。其中3歲以下孩子的發病率最高。病毒一般寄生在患兒的咽部、唾液、皰疹和糞便中。因此,從患兒的唾沫、玩耍的積木到進食的餐具,病毒無處不在,且極易通過空氣大范圍傳染。由于該病患者病情一般較輕,可在一至二周內自愈,成人大多免疫力較強,感染機率不高,故未列入法定傳染病的范圍。但對于抵抗力較差的學齡前兒童,家長的防備之心不可放松。
患兒明確需要隔離
提及傳染病,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是“要不要隔離?”“可不可以上學校?”專家明確表示:確診后,要隔離。
在醫學上,手足口病的觀察期為7天。也就是說,孩子得的究竟是不是手足口病可以在兩至七天內得到確診。對于確診且癥狀明顯的患兒,家長應將其隔離留在家中,直至熱度、皮疹消退,水皰、潰瘍結痂,以免引起同齡人之間大范圍感染。一般隔離時間應為兩周。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手足口病的疫苗,這為防治工作增加了一定難度。”疾控中心工作人員都會去中小學和幼托機構宣傳防病知識,給學校衛生保健老師開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