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難免會受到創傷,但即使是小傷口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給予及時、科學的處理,否則,可能有發生破傷風的危險。
破傷風是由于傷口感染了破傷風桿菌引起的,在厭氧條件下該菌可大量繁殖,并產生毒素,引起一種急性特異性感染。破傷風桿菌廣泛存在于泥土、塵埃及人畜糞便中。大正常情況下,破傷風桿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人體皮膚和粘膜,只有在受傷后,當傷口窄深、缺血、壞死組織多、引流不暢、局部缺氧時,容易發生破傷風。由于泥土內含有的氯化鈣能促使組織壞死,有利于厭氧菌繁殖,故被帶有泥土的銹釘或木刺刺傷的傷口易出現破傷風。
破傷風的前驅癥狀有:乏力,頭痛,頭暈,咀嚼困難,舌不靈活,全身不適,打呵欠,煩躁不安等,一般持續12~24小時,接著出現典型的肌肉強烈收縮,最初是咀嚼肌,患者感到咀嚼不便,張口、發聲和吞咽困難,牙關緊閉,面部表情肌陣發性痙攣,出現“苦笑”的面容。背肌痙攣時,頭及足后屈,形成背弓,為“角弓反張”狀。各種內、外部的微小刺激均可誘發劇烈的痙攣發作,引起劇痛,痙攣次數一天可達30~60次,并可導致紫紺、窒息,甚至死亡。
雖然破傷風是一種極為嚴重的疾病,但還是可以預防的,最可靠的預防方法是注射破傷風類毒素。通過類毒素的注射,人體內產生了抗體,并在較長時間內保持一定的濃度,可以中和進入體內的破傷風毒素,不致發病。另外,凡是外傷,都就進行主動的處理,徹底清潔傷口,積極治療,特別是對微小傷口不能大意,要給予足夠的重視。此外,還應加強個人安全防護,嚴防工傷事故,堅決糾正用泥土、香灰等不潔物品處理傷口、包扎傷口的陋習,從而減少破傷風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