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醫學界的一些新發現改變了人們對一些傳統疾病的認識,同時對治療藥物提出新的要求。
偏頭痛不是血管擴張所致
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嚴重時會令人癱瘓。你的頭隨心跳而突突地痛,通常只是在一側,這種疼痛會持續數小時甚至數日。活動會令疼痛加劇。你會惡心,對光和聲響極度敏感,有時你還會在頭痛出現之前先看到光點和其他幻覺。更為嚴重的是,許多患偏頭痛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患的是什么病,以為只是一般的頭痛,故數以百萬計的偏頭痛病人都沒有看醫生,沒有得到應有的治療。
科學家已發現,偏頭痛并非如過去人們所認為的那樣,是由不正常的血管擴展所導致,而是由大腦細胞的獨有電流紊亂所致。這一發現為治療這種難以忍受的頭痛病打開了新的路徑。過去總以為偏頭痛是由血管的不正常擴張造成的,故許多治療偏頭痛的藥物都集中在收縮血管上。但新的發現顯示,偏頭痛是由腦部不正常的興奮神經原,即腦神經細胞造成的。當偏頭痛被觸發時,神經原在大腦后部突然發出大量電脈沖,經頭頂再傳到腦干。而重要的痛感中樞正好就在腦干中。科學家解釋說,這就似一顆石子被丟進湖中一樣,激起陣陣頭痛。在數分鐘內,血流大增,這種情況延續至脈沖過去,血流大減為止。
在生活中什么會刺激神經原呢?睡得太多或太少、饑餓、強光、某些食物和女性的雌性素水平改變等。偏頭痛經常發作會改變腦干的痛感中樞,有時會導致不斷的慢性頭痛。
科學家發現,某些治療癲癇的藥物———Depakote和gabapentin———能治療偏頭痛,因為這類藥物能抑制神經原
發出的不正常脈沖,而女性可通過控制雌性素的水平來防止發作。
傳染病藥并非長期有效
世界衛生組織日前警告,如不善用現有資源,抵抗傳染病的藥物將在未來10年至20年失去效用,對抗傳染病的努力可能失敗。
報告指出,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俄羅斯某些地方,超過10%的肺結核病毒具有抗藥性。在泰國,3種防治虐疾的藥物現已失效。此外,新的乙型肝炎藥物在被引入后第2年,已對大約30%的病人失去效用。
據該組織稱,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對抗生素產生抵抗的原因也不相同。在貧窮國家,由于藥物昂貴,病人較少用藥,通常不會發生藥物抵抗作用。但在富裕國家,這些藥物太易取得,以致出現濫用的情況,藥用功效大大降低。同時,該組織還發現,藥商很少對抵抗傳染病的藥物進行研究,因為這些藥物需要15至20年才能研制出來。
治肥胖癥無需拼命節食
英國阿伯丁大學科學家最近說,肥胖癥可能與人體休息狀態下的新陳代謝速度有關,找到影響這一過程的基因,可望研制出有效的肥胖癥新療法。他們發現,人在休息或運動量很小時,機體仍在燃燒卡路里。對不同的人而言,這種能量燃燒速度大不相同。有證據表明,肥胖癥與人體休息狀態下新陳代謝過慢有關。
目前,科學家已經培育出新陳代謝更快的實驗鼠,科學家希望找到實驗鼠體內影響休息狀態下新陳代謝速度的基因,進而在人體內識別出類似基因。科學家們認為,對這種基因進行改造將能加快機體代謝速度,使攝取食物中的能量更多地燃燒,而非變成脂肪儲存在體內,這將有助于增強機體活力、減輕體重。
研究表明,英國約有40%的人體重過重或患有肥胖癥。迄今仍沒有治療肥胖癥的特效藥,主要手段是多鍛煉和少吃飯。專家指出,新的基因療法可望使人迅速減肥,免除節食之苦,但堅持鍛煉仍是保持健康所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