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乙肝藥物廣告鋪天蓋地,“轉陰王”和“肝炎克星”可信不可信?治療乙肝究竟有沒有特效藥?記者近日接連接到幾位讀者反映,他們聽信廣告為治療乙肝花費數萬元,但病情卻為何絲毫未見好轉。記者在廣東省銀行醫院肝病中心采訪了楊炯主任,了解到患者在乙肝治療上存在太多誤區。
單純抗病毒治療效果欠佳 家住廣州東山區的胡先生說,他在婚檢時發現染上乙肝,并且是“大三陽”。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某醫院,專家推薦他使用進口干擾素。沒想到花了近兩萬元錢,半年后一查,“大三陽”紋絲未動。單位同事告訴他,陜西有個“神醫”專治乙肝,療效靈驗,他信以為真,前往一試。但一個療程下來花去八千余元,不僅“大三陽”一項未見轉陰,原來正常的轉氨酶倒直線上升了。
楊炯介紹說,現在有些廣告自詡為“轉陰王”、“肝炎克星”,并宣稱“大三陽”可在3~5個月的時間內全部轉陰,并謊稱其成果已得到衛生部的認可,而且在世界各地引起轟動……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我國衛生部及相關權威機構沒有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下宣布過某藥為治療乙肝的特效藥,乙肝治療應采取免疫調節與抗病毒相結合的方案。
病毒復制指標需轉陰 乙肝患者不應盲目追求“轉陰”。楊炯解釋說,各種乙肝的所謂轉陰治療是目前乙肝治療中最復雜、療效最不明顯、最易導致治療紊亂的一個環節。科學地說,最有可能轉陰的肝炎病毒指標是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HBsAg的轉陰比較困難,即便是轉陰了,仍需觀察轉陰是一過性的還是永久性的,是屬血清轉陰還是變異轉陰,若屬變異轉陰則更不好。因此,目前乙肝的治療不應一味追求轉陰,治療的目標應重點放在病毒復制指標轉陰以及防止傳染性和纖維化上。治療原則應該是免疫療法與抗病毒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治療的最佳時機是轉氨升高的乙肝患者,因為此時免疫細胞已被激活,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些病例雙轉陰(HBVDNA和HBeAg)可能性很大。
慢性乙肝患者擔心自己向肝硬化或肝癌方向發展是可以理解的,但沒有必要視其為必然結局。慢性肝炎是否會發展成為肝硬化,取決于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因素。客觀方面的因素是人體本身的免疫狀態、基因特點、遺傳因素等。主觀方面的因素是如何正確用藥及如何調整心態。正確用藥及良好的心理狀態是防止肝硬化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