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7-09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吃素能長壽?
許多人都認為吃素可以長壽,長期不沾一點兒葷腥。有資料顯示,國內有人對終生清淡素食的645名寺廟和尚體檢發現,有45.6%的和尚患有慢性疾病,其中34.3%的慢性疾病與長期營養不良有關。據調查,長期吃素會造成營養素缺乏。
主要是優質蛋白質缺乏,人類所需要的蛋白質有兩種,一種是完全蛋白質,又稱優質蛋白質,含包括必需氨基酸在內的所有氨基酸,動物性蛋白質如奶類、精肉、禽蛋和魚蝦內的蛋白質均屬此類。另一種是不完全(或半完全)蛋白質,所含氨基酸數量不足,而且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植物性蛋白質即屬此類,故吃素者易造成完全蛋白質缺乏。當人體蛋白質供給不足時,會減輕體重,患貧血、感染疾病,創傷、骨折不易愈合;嚴重缺乏時,血漿蛋白降低,可引起浮腫。
勞累后進補魚、肉、蛋?
干了很重的活兒或進行大量運動之后,不少人要吃些魚、肉等來補充消耗,這種做法是錯誤的。食物按酸堿性可分為兩大類,含有磷、氯、硫元素較多的食物,如魚、肉、蛋、糖、花生、啤酒等屬酸性食物;含鉀、鈉、鈣、鎂元素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類、茶等屬堿性食物。偏食酸性食物可以引起酸中毒,即血液酸性化,結果易使勞累后的人更加疲勞,抵抗力降低,引病襲入。因此,勞累后不應多吃大魚、大肉。
水果榨汁喝?
現在許多家庭購置了榨汁機,有的家庭吃水果基本是榨汁吃,認為這樣方便省事。其實,除了某些病人或牙不好的老年人外,水果最好不要榨汁喝。只喝水果汁,減少了人體對纖維素的攝取。以果膠為代表的水溶性纖維有預防和減少糖尿病、心血管疾患的保健功效;而水不溶性纖維則更多地用于防止胃腸系統的病變。水不溶性纖維具有刺激腸道蠕動和促進排便的作用,食物纖維能影響大腸細菌的活動,使大腸內膽酸生成量減少,并能稀釋腸內的有毒物質,減少致癌物與腸黏膜的接觸時間,因而可預防腸道癌變。
此外,食物纖維還可影響血糖水平,減少糖尿病患者對藥物的依賴性,并有防止熱量過剩、控制肥胖的作用,還有預防膽結石、降低血脂的功效。水果榨汁喝對兒童健康不利,易造成兒童牙齒缺乏鍛煉,面部皮膚肌肉力量變弱,眼球的調節機能減弱。另外,長期咀嚼無力,下顎會變得不發達,牙齒排列不整齊,上下牙齒咬合錯位。孩子乳牙出全后應吃些富含纖維、有一定硬度的水果,以增加孩子的咀嚼力,通過咀嚼動作牽動面肌及眼肌運動,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牙床、頜骨與面骨的發育,既健康又美容。
把吃水果當正餐?
現在,有些怕胖的女士,中午只吃個蘋果或橙子,喝杯飲料,就算正餐了。有的肥胖女士想更快減輕體重,在一天的食譜中,除吃些水果外,不吃其他食物,特別是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這是不正確的。營養學家指出,大部分水果含蛋白質、鐵、銅和維生素B12較少,長期只吃水果雖然會減輕體重,但容易導致貧血。節食減肥不能以水果當正餐,應適當吃些大豆、蛋類、乳類、魚類及瘦肉類食物,保證營養均衡。
中年人吃夜宵?
日本學者對35~45歲年齡組的人的飲食情況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在胃癌患者中有吃夜宵習慣者占63.84%;而同年齡組的健康人中有吃夜宵習慣者比例較小。
常吃夜宵不僅易誘發胃癌,還容易引起肥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多種疾病,所以中年人不宜吃夜宵。另外,晚餐的食量也應適當控制,飯量以七八分飽為宜。實驗證明,限制晚餐食量,能減少許多中老年期常見病的發生率,如糖尿病、高血壓、白內障、腎功能衰弱、免疫系統和胃腸道癌癥。
不吃高膽固醇食物?
由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增高,會增加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險性,因此,有些人把含膽固醇高的食物看成是一種有害的食物,這是一種錯誤認識。膽固醇是保持身體健康的必要物質,只要不是長期從食物中攝入異常高的膽固醇,就不會引起血液中膽固醇水平的明顯升高。當然,如果長期從膳食中攝入大量膽固醇,可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升高,是不利于身體健康的。每天吃一個雞蛋(含300毫克膽固醇)并不會引起膽固醇濃度的變化;加泄谛牟、高血壓、高血脂的朋友,每天膽固醇攝入量應控制在300毫克以下,要適當少吃肥豬肉、蛋黃、動物內臟如肝、腦、腎等。
膽石癥患者要拒絕油葷食物?
膽石癥是膽道系統常見疾病,結石可發生于膽管和膽囊。因為進食油脂及高蛋白食物會促進膽囊收縮,誘發膽石癥的急性發作,腹痛加劇,所以,許多膽石癥患者以及慢性膽囊炎患者被醫生告誡少吃肉、蛋類食物及油脂含量高的食物,以防疾病復發或加重。于是,許多膽石癥及慢性膽囊炎患者懼怕一切油葷食物,有的患者甚至走上極端,拒絕一切油葷食物。這樣,不僅不利于原有結石溶解和排石治療,還可能以原有結石或結石碎片為核心,繼續形成新的結石。
孕婦吃桂圓能保胎?
桂圓保胎是一種沒有科學根據的習俗,對孕期母子都是弊大于利。
從營養成分看,桂圓中含有葡萄糖、蔗糖、維生素A、維生素B及酒石酸等物質,營養很豐富。中醫也認為,桂圓有補心安神、養血益脾之效。但桂圓甘溫大熱,一切陰虛內熱體質及患熱性疾病者均不宜食用。婦女懷孕后大多陰血偏虛,陰虛則滋生內熱,因此孕婦往往有大便干燥、口干而胎熱、肝經郁熱的癥狀。中醫一貫主張懷孕后宜清熱涼血。若孕婦多吃桂圓,極易出現漏紅、腹痛等先兆流產癥狀。
產婦吃雞蛋越多越好?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因體力消耗大,消化能力隨之下降。有些產婦為了加強營養,一天吃上10多個雞蛋,其實這對身體并無好處。醫學研究發現,過多攝入蛋白質會增加腎臟的負擔。產婦因消化吸收功能減低,肝臟的解毒功能降低,腎臟清除廢物的能力下降。大量吃雞蛋后會導致肝、腎的負擔加重,引起不良后果。食入過多蛋白質,還會在腸道中異常分解,產生大量的氨、羥、酚、吲哚等,這些化學物質對人體的毒害很大,容易出現腹部脹悶,頭暈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癥狀,F代醫學把這些癥狀稱為“蛋白質中毒綜合征”。蛋白質的攝入應根據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功能來計算。一般情況下,產婦每天吃3個左右的雞蛋就夠了。
兒童不能吃零食?
有的家長往往把吃零食歸于不良飲食習慣,一點不給孩子吃零食。有的家長卻一味滿足孩子的口味,要什么給什么,這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其實,適當地給孩子吃零食是有益的。調查發現,兒童從零食中獲得的熱量達到總熱量的20%,獲得的維生素占總攝食量的15%。獲得的礦物質占20%,鐵質占15%。這表明,吃零食是兒童獲得生長發育所需營養的途徑之一。
吃零食時,由于細嚼慢咽,可以促進唾液分泌,有利于幫助消化;有的兒童正餐吃得太少,饑餓時吃些糖果、餅干或飲料,可避免誘發低血糖、胃炎、胃潰瘍等疾;適當吃些零食,特別是果類食品,咀嚼對牙齒是一種鍛煉,并能使牙齒自潔,可減少牙周病、蛀牙、牙菌斑等的發生率。
當然,零食不能取代主食,應在量上加以限制,在品種上進行選擇,有些零食不宜給孩子多吃。如爆米花、油條、麻花、可樂、汽水、熏烤小食品、油炸小食品。要注意吃零食前先洗手,吃完后刷牙或漱口。吃零食不能影響正常的食欲和飯量,主、輔食永遠是人類營養素的主要來源。
動脈粥樣硬化者不能吃蛋?
長時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蛋類尤其是蛋黃的膽固醇含量高,吃了會得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者、老年人不宜吃蛋。最近,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通過實驗分析,否定了這種說法。他們認為,蛋類并不會增高膽固醇,并且營養價值極高。專家用實驗證明了以上分析:他們每天給60至80歲的老人(包括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吃兩個雞蛋。三個月后,血清膽固醇和血脂均未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