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7-09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誤區一
啤酒消暑
最先發言的是大劉,這家伙外號“啤酒王”,他自然是三句話不離啤酒:“我夏天最有效的解暑方法是喝啤酒,當然是冰鎮啤酒,還要弄兩個好的下酒菜,喝起來才叫爽哩,天氣再熱,也只是助我喝酒罷了!”
我先夸了大劉的這種不畏炎熱的心態,也承認喝啤酒確實能有一種短暫的涼爽。接下來,我就指出“啤酒消暑”不科學的地方:“啤酒照樣能使人感覺口干咽燥、全身發熱。因為啤酒畢竟也含有酒精,雖然啤酒的含酒精量少,但是如果一次喝得過多,進入人體的酒精含量也與喝白酒差不多。和冬天不同的是,夏天氣候炎熱,人體出汗較多,消耗也大,易疲乏,如果再不斷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的‘熱乎乎’的感覺也會持續不斷,口渴出汗現象將更加厲害。這不僅達不到解暑的目的,反而會降低人的思維能力和工作效率,甚至會造成工作中的差錯事故。”
誤區二
赤膊消暑
第二個陳述“抗熱措施”的是小馬,他是單身漢,一個人吃住,穿衣服也就沒什么顧忌,他說夏天在宿舍打赤膊,非常舒服。
我立刻糾正他的錯誤:“一般來說,夏季衣服覆蓋面積越小,身體散熱也越快,因而愈覺得涼爽。但也不能一概而論,以為盛夏酷暑時打赤膊最涼快。研究表明,赤膊只能在皮膚溫度高于環境溫度時,增加皮膚的輻射、傳導散熱,而盛夏酷暑之日,氣溫一般都接近或超過37度,皮膚不但不能散熱,反而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因而打赤膊會感覺更熱。從這個意義上說,越是暑熱難熬之時,男人越不要打赤膊,女性也不要穿過短的裙子。”小馬也有所悟:“怪不得天特別熱的時候,打赤膊也不太管用哩。”
誤區三
太陽鏡顏色越深越好
與小馬相反,劉勝的穿著一慣比較講究,他的觀點也有點新奇:“夏天外出,我是靠視覺來減輕炎熱感覺的。”說完,就對大伙亮出他時髦的太陽鏡,“這東西還能保護眼晴哩。”
我立刻擺手:“NO,NO,夏季外出,戴上太陽鏡的確感到一種涼意。但以為烈日炎炎之下,太陽鏡色越深,越能保護眼睛,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的確,鏡片顏色過淺,紫外線照樣能照射進來,這樣的太陽鏡形同虛設。但如果鏡片顏色過深,會嚴重影響能見度,眼睛因看東西吃力而容易受到損傷,也不能起到保護眼鏡的作用。專家建議,夏季選擇太陽鏡的標準是:鏡片應能穿過15%-30%的可見光線,以灰色和綠色為最佳,這樣,不但可抵御紫外線,而且視物清晰度最佳,透視外界物體顏色變化也最小。”同事們都笑劉勝的太陽鏡,沒能趕上“科學的時髦”。
誤區四
冷水沖涼
見大伙言語積極,性格內向的李勇也說話了:“夏天特別熱的時候,我就喜歡冷水‘沖涼’,感覺效果還可以。”
我知道李勇家經濟困難,夏季很少用空調,便采取原始的辦法消暑。于是提醒他:“如果你說的‘沖涼’就是‘冷水沖汗’——大汗淋漓回家, 擰開自來水龍頭就沖洗,那么,這種‘沖涼’對健康就非常有害。因為炎夏外出活動時,人體會吸收大量的熱量,肌膚的毛孔都處于‘張開’的狀態,而‘沖涼’會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使得熱量不能散發而滯留體內,從而易引起高熱癥;同時,‘沖涼’之時,因腦部毛細血管迅速收縮,也容易引起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重者還可引起休克;‘沖涼’過后,人體抵抗力降低,感冒也容易‘乘涼而入’。”我當然要告訴他正確的方法:外出回家,應先讓自己出汗,待身上的熱散發過后,再洗冷水澡。
誤區五
晨練越早越好
老秦聽了大伙的發言,也不甘寂寞:“我們年紀大了,天空再熱,我抗不起,還躲不起嗎?我現在和老伴早晨5點鐘就起來鍛煉,懶惰的太陽還沒‘起床’哩。”
老秦的幽默把我逗笑了,但他的“晨練越早越好”的觀點也是不科學的。我詳細分析這種“不科學”的三個原因:其一,在天亮之前或天朦朦亮的時候,氣溫確實較低,但空氣卻未必清新,據專家研究,夏季空氣污染物在早晨6點前最不易擴散,此時常是污染的高峰期。其二,人們普遍喜歡在草坪、樹林、花叢等有綠色植物生長的地方進行晨練,而日出之前,因為沒有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附近非但沒有多少新鮮的氧氣,相反倒積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這對人體健康顯然是不利的。其三,太早晨練易受“風邪”的侵害,極易患傷風感冒,也易引發關節疼痛、胃痛等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