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7-09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深度分析關于室內空氣質、室內環境污染物質檢測的18883標準和50325標準的區別——頒布機構不同,目標不同、檢測條件不同、動機不同。老百姓怎么辦?
主要區別在于:
1、 頒布機構不同,目標不同、檢測條件不同、動機不同。
18883是衛生部頒布的,50325是建設部頒布的。
18883是一個人居環境健康的最低標準,50325是建筑工程環境污染物控制規范。
18883標準涉及19項指標,50325規范只涉及5項指標。
18883要求檢測前關閉門窗12小時,是出于讓檢測條件盡量接近日常居住狀態的考慮,即居住者一般能夠保障一天有兩次機會開窗通風。50325檢測條件(甲醛、苯、氨、TVOC四項)是關閉門窗1小時后進行,顯然,50325標準更多地考慮的是令建筑商和裝修商可以比較容易地過關,室內環境污染問題只要不是太不象話就行啦,在實際房屋中對比12小時和1小時的檢測,結果往往要差2~3倍,也就是說,50325檢測達標的房屋,按18883檢測就很可能不達標,也就不符合健康人居環境的最低標準。
2、 顯然,18883與50325存在巨大的差別。18883是關心人民健康的,50325更多的是關心建筑商和裝修商的利益的。依據18883標準進行的室內空氣質量檢測,才是衡量房屋是否環保的根本準繩。在,通過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認證的50325檢測單位有46家,通過18883的只有12家。46:12的客觀事實,無疑是出現大量混淆和誤導18883和50325的意義和作用的信息的一個背景因素。
3、 效力不同。18883約束不了建筑商和裝修商,實際上是約束或告誡老百姓的。另一方面,盡管50325強制要求建筑商和裝修商必須達標才能交工,但此“兩商”有兩種手段可以讓工程順利過關:1、使黑錢,買通“權威檢測”單位防水;2、檢測前噴涂短期有效、長期無效甚至有害的“除味劑”、“清除劑”蒙混過關。
老百姓怎么辦?
盡管瞪大眼睛、嘔心瀝血地死盯裝修材料和新家具,裝修公司和賣家具也都誓誓旦旦地保證裝修和家具“絕對環保”,可是,趕著要入住了,還是感覺新居有異味、感覺待著不舒服——可惡的裝修污染、家具污染、甲醛苯氨TVOC什么的污染是不是降臨到可愛的新居啦?
一、 關于裝修環保驗收,新版“北京市家庭裝修標準合同”已經明確規定室內裝修工程必須履行環保驗收檢測合格才能交工,否則,裝飾公司必須返工和賠償。問題是,這個規定實施起來有三大難點,其一,委托裝修公司時一時疏忽,沒有采用“標準合同”文本,讓裝修公司逃避了環保驗收這一關;其二,裝修過程中包料和供料絞和在一期,裝修不環保的責任掰不清,即使掰清了,裝修公司在環保驗收檢測的前幾天,還有噴涂短期掩蓋、長期無效甚至添害的什么什么“清除劑”、“除味劑”的邪派武功助其蒙混過關;其三,檢測難,裝修公司送的“免費檢測”顯然不是公平游戲;真假“權威檢測”滿天要價,檢測費“宰你沒商量”;推銷空氣凈化設備或推銷室內污染治理產品或服務的“免費檢測”,則屬于“騙你有商量”的把戲,更不靠譜。
二、 中立、誠信、平價的室內環境檢測服務必不可少,問題是這樣的檢測服務到哪去找哪?——在“百度”上搜索“找不同室內檢測”就可以找到(不要“推廣”,要“快照”)。
三、 檢測價格問題。三個房間,甲醛、苯、氨、TVOC四項污染物檢測,一共12個檢測采樣,¥229,夠平價的吧。
四、 平價的檢測準嗎?先說高價的“權威檢測”反而很不準,何以見得,且看新聞“北京市權威室內空氣檢測機構合格者不足半數” ——據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2005年1月11日發布的關于發布二OO四年度北京地區室內空氣質量檢測機構(社會實驗室)比對結果的通知顯示:對12家權威中的7家進行抽查,考核甲醛和苯兩個項目,結果4家合格、3家不及格,不合格率為43%,對此,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處理意見”為:
1、對兩項結果均為滿意的實驗室,在此提出表揚,希望今后繼續保持;
2、有一項結果為不滿意的實驗室,限期一個月整改,在完成整改工作后,向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復查申請;整改期間,不得開展不滿意項目的檢測工作;
3、對逾期未完成整改的實驗室,將取消該項目的檢測資格;完成整改的實驗室經確認后,方可對外開展整改項目檢測工作。”。“權威”為什么會“栽啦”哪,恐怕是一心只在“不管黑錢白錢,只要掙大錢”上了,荒廢了技術和業務,再先進昂貴的儀器設備也是白搭(花大錢賣濫貨也未嘗可知)。另一方面,室內檢測也沒有什么可神秘的,化學指示劑、化學分析、光譜分析都是有幾百年的傳統技術了,即不難掌握也用不了幾百大毛成本。因此,準不準,不是貴不貴的問題,貴不等于準、平不等于不準。準不準取決于心正不正而不取決于貴不貴。找心不正的“權威檢測”一定不準、找別有用心的“免費檢測”也一定不準,找偷換“CMA”認證和“權威檢測”概念的偽權威檢測還是不準,而找心正的“平價檢測”就可以相信。
(實習編輯:吳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