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結束了,不少人利用假期到世界各地旅游。雖說已經開始正常工作了,可那些從西半球旅行歸來的人還需要倒幾天時差才能恢復正常生活。
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旅行者被最常見的失眠原因之一———時差所困擾。有很長一段時間,時差被認為只是一種心理作用。而現在,研究表明這種狀態實際上是由于人們在不同時區旅行從而導致人體“生物鐘”的不平衡。我們的身體24小時不停地循環運作,稱之為“人體生物鐘”。生物鐘是根據人體體溫的起伏、某種荷爾蒙的血漿的血漿水平和其他生理因素而判斷的。所有這些因素取決于我們在陽光下暴露的時間,并能決定入睡和醒來的時間。
當人們到另一個時區旅行時,人體生物鐘會在原有的生理時間上持續幾天,然后再慢慢地進行調整。在調整期間,即使在中午,我們的身體依舊會發出信息,使我們萌生睡意;或是在午夜時分,原有的生物鐘讓我們睡不著。這就是大家所知道的時差。
在到達你的旅行目的地之前、期間或之后做一些簡單的調節有助于將時差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選擇一個晚上能早點到的航班,然后在當地時間晚上10點后才睡。如果白天一定要睡,那么下午早一點打個瞌睡,不要超過兩小時。記得調鬧鐘,不要睡過頭。
提前幾天做睡眠時間調整。如果往東方旅行,起床和睡覺時間就提早一些。向西方旅行,則相反。
登上飛機就將你的手表調到目的地的時區。
睡前3至4小時不喝帶酒精和咖啡因的飲料,盡量顯得興奮一些,防止睡著。
到目的地后,不要吃得過飽。少許點心就可以,最好不吃巧克力。
臨近睡覺時不做劇烈運動。白天可以做少量運動。
睡覺時戴上耳塞和眼罩以防不必要的噪音和光線。
一有機會就外出曬太陽。日光對調節生物鐘有強烈地刺激作用。呆在室內,時差反應更厲害。與普遍的觀念相反,我們吃的食物類型對減小時差不起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