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法是我國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特色,是中醫“
春夏養陽”、“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等治療原則的具體應用。簡單地說,就是利用自然界夏季陽氣盛,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
目前公認的運用冬病夏治效果較好的疾病有慢性支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傳統醫學認為這類疾病在本質上多與陽虛的關系非常密切。寒冬臘月,人體易受寒邪侵襲,造成氣血瘀阻,耗傷陽氣,引起這些病在冬天的急性發作,病情發作時,必須急則治其標,以化痰平喘或結合西藥消炎為主,而不宜多投補藥,否則越補痰越多,有加重病情之弊。
而到了
夏天,因氣候暖和,這類病多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本虛則成為主要矛盾,根據中醫“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治則精神,這時就可不失時機地補益正氣,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扶正以祛邪。另外,從傳統醫學的角度上講,人體陽氣春夏多生發而旺盛,陽虛者,雖四季均有不足,但因受夏季自然界陽氣隆盛的影響與促動,人體陽氣在夏季又處于年節律變化的峰值,虛陽有趨于正常之態勢,體內寒凝之氣也因此有易解的可能,乘其勢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之佳效。這就是中醫所講的“春夏養陽”之妙。
其具體治療的思路是對陽虛者用補虛助陽藥,對內寒凝重者用溫里祛寒藥,以求更好地發揮扶陽祛寒的治療功效。堅持一定的療程治療后,機體本虛的一面得到糾正,到冬天,機體就能抵御外邪的入侵,達到減輕或根治疾病的目的。
每年陽歷的6月~9月,氣溫超過攝氏20℃的,中醫皆認為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分中藥內服、穴位敷貼、穴位注射、埋線療法、脫敏治療、刮痧法、割治法、拔罐法、熏洗法、氣霧劑吸入法等等。除了上述幾種疾病以外,很多疾病,如過敏性疾病、鼻炎、鼻竇炎、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體炎)、凍瘡等均可遵循“冬病夏治”的法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