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6-19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夏季氣候炎熱,出汗多,體力消耗比其它季節大,又加上日長夜短,睡眠不足等原因,一般人到了夏天,體質都有所下降。因此,人們在夏天,常常是“無病三分虛”。而生各種暑病的人,大都是陰分不足,體質較差,或營養不良,勞累過度。這一類人對暑熱的抵抗力差,難于適應炎熱的氣候,所以說“虛為夏病之本”。因此,人們在夏季可以選用西洋參、石斛、麥冬等益氣生津的藥物適當進補,以調補正氣,改善體質。
但是,夏季進補要掌握分寸,運用恰當,否則非但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有害。
1.暑熱未清者忌補。如過早進補,會使暑熱不易消退,甚至使已經逐步消退的暑熱死灰復燃。所以一定要結合清暑退熱藥,如清暑益氣湯。
2.有濕熱者忌補。病人如有舌苔厚膩、胸腹脹悶、肢體酸重、小便黃赤等,是濕熱困脾所致,不是真虛,故不能進補,否則有閉門留寇之弊。
3.忌膩補。夏天多熱多濕,補藥的選擇要注意補不助濕,補不增熱。即要清補,而不能膩補、蠻補。因此,十全大補膏等成藥、熟地等補藥,甘溫助熱,應當忌用。
4.體素無病,身體強壯者,一般不需補藥,更忌長期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