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腦和網絡以及手機的普及,人們辦公也越來越便捷,速度也越來越快,在享受著方便的同時,又被這些東西制約著。
身為現代社會的白領更是如此,手機、電腦、網絡是他們工作和生活的必須品,一旦離開了這些東西,很多人常常是不知所措。數碼信息產品的魅力無處不在,然而過分的依賴又對人們的身心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手機依賴征
近幾年來,隨著手機的流行,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價錢卻越降越低,發達城市幾乎到了人手一機的地步。手機提供了方便的通訊方式,卻也帶來了不少文明病。
虹云是老板的女秘書,每天要接打大量的手機電話,后來虹云調換工作,手機電話量驟減,但她時不時的就拿出手機來檢查有無來電,甚至別人的手機響,她都有一種莫名的失落感。
友光順利考上大學,老爸買了一部最新型的有數碼照相功能的手機送給他,從此友光對手機愛不釋手,一會兒更改手機響鈴聲音,一會兒忙著照相,不管是上廁所、吃飯、看電視都是機不離手。
李先生則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級業務代表,由于每通一個電話都是商機,為了避免漏接電話,李先生辦了三個號碼,隨身攜帶三部手機,每次電話一響就滿頭大汗地找手機。
其實仔細觀察一下,我們身邊這樣的人比比皆是,這就是目前最流行的“手機成癮征”,也就是手機依賴征。
手機熱讓人瘋狂,有些人不停的編發著短語;還有些年輕人全神貫注地在手機上玩游戲,由于鍵盤太小,以致有些人玩的手指抽搐,兩眼昏花。手機熱也升高了夫妻或戀人之間的緊張關系,尤其是對方無故關機或聯絡不到對方時,就會造成“心理恐慌”,由于手機會留下通話記錄,往往也是另一半追查對方通話對象的來源,若沒有適當處理,常會造成彼此沖突。
下面這些手機依賴病癥只要對上5個,你就已經對手機有了依賴。
1.手機沒有信號或信號減弱便開始煩躁;
2.手機不在服務區內坐立不安;
3.睡覺也要開著手機;
4.上廁所也要帶著手機;
5.老去看手機是否自動關機;
6.發現手機不見了,就到處翻找,找不到就煩躁難安;
7.把手機放在隨時都能拿到的地方;
8.手機電池還未用完就著急充電;
9.沒有來電鈴聲,也常常要翻看手機;
10.看到別人換手機自己也想換。
電腦依賴征
小文是一個自由職業者,習慣了寫文章或者做設計都用電腦的她,在一次給朋友留聯系方式的時候,手里拿著筆,卻怎么也寫不出來一個字。
正準備出國的思云也正在為此而郁悶:平時做題用慣了電腦,那天去輔導班做題,看到一個不認識的單詞,下意識的把筆尖放到該單詞的下方,很長時間,直到別的同學問她,在干什么,她才意識到自己手中拿的不是鼠標,那個單詞的釋義也不會出現在它的下方。
一位朋友的手提電腦出了故障,就像自己的孩子患了重病一樣,抱著電腦到處檢修,沒有電腦的日子該怎樣過,這是他們最不敢想象的。他們就是最典型的電腦依賴征患者。其實電腦帶給他們的不僅僅是這些,有的人離開了電腦,就沒有思路了,大腦里一片空白,自己也不知到底該做什么。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多白領辦公都不能離開網絡,來自CNNIC在2003年1月發布的數據表明,中國用戶平均每周的上網時間達到9.8小時,而根據eMarketer2003年6月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用戶平均每周的上網時間為7.6小時,通過對兩組數據比較發現,中國用戶的上網時間高于美國用戶29%,已經邁入了世界前列。
相比較而言,網絡則有了更多的誘惑,幾乎需要的一切都可以在網上找到,可以方便地傳遞信息,更快捷的得到資訊,網絡這個虛擬空間還可以給人提供各種和現實生活中不同的生存方式,似乎向人們打開了通向另一個快樂世界的大門。一般網民的上網行為主要有查詢信息、溝通、使用基礎服務(如電子郵件)、娛樂、工作等,這些行為長期發展,就會使他們不知不覺的產生對互聯網的依賴,上網的時候常常會無意識的打開許多頁面,卻從來不仔細看,在明明知道沒有新郵件的情況下,郵箱也是刷新了一次又一次。在等待頁面打開或者聊天對象回復的時候,就會很煩躁不安。
判斷網絡依賴征的10條標準 :
1.下網后總念念不忘網事;
2.總嫌上網的時間太少;
3.無法控制用網;
4.一旦減少用網時間就會焦躁不安;
5.一上網就能消散種種不愉快;
6.上網比工作或其他的事更重要;
7.為上網寧愿失去重要的人際交往和工作;
8.不惜支付巨額上網費;
9.對親友上司掩蓋頻頻上網的行為;
10.下網后有疏離、失落感。
上述10種情況,一年間只要有過4種以上,便可判斷患了網絡依賴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