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海濱浴場,隨處可見游泳、水中跑、沖浪、滑水、跳水……,人們在逍遙嬉水、充分放松之中,盡情體味與海水共舞、與海水共樂的無窮樂趣的同時,也更有意識地接受融保健、醫療為一體的健身法———海水浴。
一、海水中含有頗多化學元素、有機物質、惰性氣體,這些化學成份可附著于運動者的體表,并且通過皮膚吸收進入體內,或刺激皮膚感受器對機體發生特定性的生化關鍵作用,這對調節有機體物質代謝過程,改善各臟器組織營養代謝,調節神經細胞興奮性,提高體內氧化還原作用均大有裨益。
二、海水能影響人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激發酶促反應,促進物質代謝和能量交換,并提高人體對外界環境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同時,還可改善有機體的微循環及周圍血液循環、血管擴張,從而大大增強心腦血管系統的功能。
三、進行海水浴時,由于人體受到機械性的靜水壓力作用,促使靜脈血和淋巴液回流,回心血流量增多,心輸出量增大;并壓迫胸廓、腹壁,使胸內壓增高,從而增強呼吸深度,促進氣體交換和代謝,增強了肺的通氣功能;水流的壓力或沖擊力的作用還能刺激神經系統興奮,這將對心血管,內分泌等系統產生良好的影響。
四、海水浴能有效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由于海水中含有鈣、鎂、錳、鉬、碘及有機物和少量放射性元素,一旦它們通過皮膚吸收進入體內,將補充體內免疫系統所需酶及輔酶的原料,并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調節環路,促進淋巴細胞活性及吞噬細胞的免疫功能,從而提高細胞免疫及體液的免疫效能。
此外,由于受到海水的浮力作用,使得人體運動器官負荷變輕,肌張力降低,肌糖元和肌紅蛋白儲存量明顯增多,可以改善肌肉、關節、骨骼組織代謝及營養供給,有利于某些運動系統疾患的功能康復。
進行海水浴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從事海水浴前均需全面進行體格檢查。尤其是首次進行海水浴應先做海水適應試驗,以判斷是否對海水過敏。一旦皮膚出現丘疹或風團樣改變,并伴有面色蒼白、呼吸困難、四肢發涼、脈搏快而弱等過敏性反應者,應立即停止海水浴并給予脫敏治療。
二、海水浴鍛煉應選海水溫度達20攝氏度以上,風速在每秒鐘4米以下的區域。當日氣溫高于水溫2攝氏度以上時,方可進行。值得提醒的是,空腹和飽腹不宜于進行海水浴,一般以餐后1小時后入浴為宜。
三、入浴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若體表多汗,應拭干后再入浴。入浴后應先在淺水中用手舀水沖洗身體,待身體全面適應后再進行全身浸浴或游泳。水浴中若不慎將海水進入耳內,上岸后可用硼酸酒精滴耳。一旦在水浴中發生肌肉痙攣時,應沉著冷靜,切莫驚慌,可深吸一口氣并牽引痙攣的肌肉,一般即可使之緩解。譬如,小腿腓腸肌痙攣時,可迅速伸直患肢的膝關節,并勾起腳尖;屈肌和屈趾肌痙攣,可稍用力將足和足趾背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