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9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茶色素當中具有生命元素嗎
生命元素是在西醫學研究當中產生的一個新名詞,是指人體礦物質的一般元素(常量元素)與微量元素的合稱。
人體礦物質的一般元素(常量元素),包括有鉀鹽、磷鹽、鈣、鎂、硫、鋁、鐵等等。人體礦物質的微量元素,包括有鋅、氟、鈷、鈉、鎳、鈹、鉻、硼、碘、硒等等。
由于上述物質的種類與數量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必備要素,因此就總稱為生命元素。
茶葉當中的生命元素約占茶葉干重的4%~7%,因此是提供人體生命元素的來源之一。有些生命元素,例如硒、氟等,在蔬菜及一般植物中含量極少,而在茶葉中含量頗高。例如硒有抗癌、抗克山病(心臟病之一)、抗大骨節病的功效;鈷是增強心血管的微量元素之一,可防止動脈硬化;鋅是智慧的元素,還可預防高血壓;銅是人體氧化還原體系中不可缺少的催化劑;氟能堅齒和抗齲。各個元素之間的綜合變量,更具有多維性的功效,這是其他植物無可替代的。總之,人的生命從始到終,每一個年齡段的健康狀況都與生命元素密切相關,都需要生命元素的調控,才能保持機體內環境的平衡。
這里必須強調指出,在茶色素的提取過程中,完全保留了茶葉當中的生命元素,因此茶色素是富有生命元素的藥物。這是任何西藥(化學合成藥)所無法比擬的,也是與西藥相區分的根本所在。
茶色素的醫學研究,創建了平衡保健理論(茶醫學內容之一),其重要論點就是建立生命元素的良性循環系統,這已經在心血管病、腦血管病以及癌癥的治療與預防中得到了充分的證實。
茶色素有抗癌抑癌功能(將有單獨立題講述)、其中與硒密切相關。結腸癌、直腸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男性肝癌、皮膚癌、白血病(血癌)等患者多有血硒偏低的傾向,而且血硒越低預后越差。國外的20多個國家的研究說明,癌的死亡率與硒攝取量之間呈反比關系,即硒攝取量越低而死亡率越高。
茶色素的抗癌抑癌功能,除與硒有關外,與鋅的作用同樣密不可分。鋅參與蛋白質、核酸及DNA(脫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的合成,對免疫功能具有營養和調節作用。動物實驗證明,缺鋅可使免疫器官出現萎縮,免疫功能明顯減退。補充鋅則可提高抗體水平,增加免疫細胞活性,提高人體抗腫瘤因子的能力。
總之,富含生命元素的茶與茶色素,特別是其中的微量元素,例如硒與鋅之間的組合與協同,它們共同發揮的藥理作用與保健功效,已經引起了醫學界的高度關注,被稱為是全新的綜合療法。
茶和茶色素的生命元素與解毒功能有關嗎?
前面曾介紹了炎帝(神農氏)在“嘗百草”的過程中,最早發現了茶有解毒的功效,這是個偉大的創舉。從現代醫學的眼光看,茶與茶色素的解毒功效,除與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有關外,生命元素的關鍵作用十分顯著。
人們在生活環境或生產勞動中,不斷接觸種類繁多、來源各異的有毒有害物質,如金屬毒物、氣體毒物、農藥、粉塵、酯烴芳烴類衍生物等,對這些毒物物質的預防與保健,生命元素的提供有著積極意義,甚至有其他措施不可替代的作用。前面還曾提過,生命元素從生命的伊始到終結,每時每刻都在調節與控制著人體的內環境平衡,維持著各種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并且通過增強免疫,發揮抗菌、抗病毒、抗衰老、抗癌的作用。因此,生命元素對促進人體健康發揮著特殊作用。
有害化學物質進入人體以后,可以損害全身的或局部的生理功能,產生毒副作用。例如,對常見的幾種有害物質的防治側重點分別是:對有害物質鉛(如食具、玩具等)要補充足夠的鈣、鐵,用以解毒;對更有害的汞(如化妝品等),硒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對有害農藥,增加鈣、鎂有較好作用;對有機氯農藥中毒,碘的解毒作用較強;有些毒物可侵害神經系統,產生中毒性神經衰弱綜合癥,補充鈣、磷等有防治作用;有些毒物還可產生血液學毒害(如裝修房屋與新家具中的苯、甲醛等),可損害紅細胞的攜氧功能,破壞紅細胞并產生溶血性貧血,損害骨髓造血功能(幼兒白血病),對這類毒物主要措施是保障充足的造血原料(鐵、銅、蛋白質),此時的茶與茶色素的抗癢化功能有特殊意義。
從上述的簡單介紹中可以看出,茶與茶色素的解毒作用是何等重要!僅此一項解毒功效就可以驗證,古人所說“茶為萬病之藥”,是有科學道理的。茶色素在康復醫學、保健醫學、預防醫學、老年醫學、幼兒醫學中的地位與影響也可一目了然。
在茶與茶色素深入研究的態勢下,解除有害物質對人體的侵害,已經在醫學范圍里,產生了一個特定的研究領域,并出現了一個專用名詞叫保健營養,或叫預防性營養。就是旨在通過某些條件的調整(例如給予茶或茶色素),增強人體對環境有害物質的抵抗力,或加強其解毒功能,或提高人體對生活、勞動環境中不良條件的適應能力,從而達到保護人體健康的目的。總之,通過茶與茶色素解毒功能的了解,使我們對健康的認識又有了新的啟迪。
有人喝茶影響睡眠,茶色素還有這樣副作用嗎?
喝茶具有中樞神經的興奮作用,首先必須明確,這是好作用,不是副作用。大腦的重要功能是主管人體的智能和思維行為。醫藥界認為,凡能提高中樞神經功能活動的藥物統稱為中樞興奮藥。茶作為中樞興奮藥更有其獨特性,例如可興奮大腦皮質(大腦細胞的集中區域),使精神振奮、記憶增強、靈感啟發、工作效率與精確度提高、睡意消失、乏感減輕等,而且這種作用不受其他因素影響而降低效應。與此同時,還能提高人體的各種感覺能力,例如分辯能力,觸覺、嗅覺、味覺能力等等。所有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與工作的必備能力與條件,古人早有茶“益身心脾胃,助文思畫意”之說。在現代,茶的飲用已成為一種高尚的文化,是思想交流、藝術交流、學術交流、人際交流、生意交流、情感交流的雅興之舉。
至于有些剛剛接觸茶的人,興奮大腦影響睡眠,這是茶中的興奮物質所引起的,只要經過一個短暫時期適應,就會得到好轉。或者不在晚間喝茶,也就徹底解決了。
這里明確指出,服用茶色素不具有上述的興奮作用。這是因為,在茶色素的提取過程中,已經把茶葉中的興奮物質——咖啡堿和黃烷醇類化合物清除掉,從而阻止了兒茶酚胺的合成,使兒茶酚胺的興奮中樞作用消失。許多服用茶色素的老人反應,服用茶色素不影響睡眠,反而能促進睡眠,其中道理就在于此。
外國人如何評價中國茶
茶起源于中國,傳遍了世界。自從現代科學揭示了茶的奧秘以后,越發受到了世人的關注和喜愛。近些年來,國外創建了一種全新的健康理念——營養免疫學理論,這個理論的核心內容認為,人體只要以本草植物(例如茶)為基礎來滋養免疫系統,便能擁有健全的免疫功能。
英國的研究顯示,喝茶有助于集中精神、專注工作、增進學習能力。還有學者進一步指出,喝茶可以增進人們連續處理工作的能力,也可以增進同時處理兩件事的能力。看來英國人已經把“茶增進記憶健康”作為21世紀醫學的重大研究新課題。還有的英國科學家發現,飲茶可以使婦女受孕的機會增加一倍,這是對200多位希望懷孕的婦女進行研究而得出的結果。可以認為,茶在英國的研究是很廣泛和深入的,正因為如此,茶是深受英國人喜愛的飲品,茶的消費量,每年人均竟達3.6公斤。
德國一位博士說,綠茶是中國人發明的一種人間神奇產物,常喝可延年益壽,可防止腎結石,應將綠茶列為醫藥用品。
在法國,品茶是一種時尚。他們說,綠茶給我們帶來了某種文化上的影響,它是東方神秘色彩的體現,給西方人的生活與健康帶來了愜意,飲茶體現了一種魅力與睦鄰精神。法國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俱樂部,叫“飲茶俱樂部”,這個俱樂部的創始人說,茶是一種最富有詩意的飲品,給人打開了一扇產生想象力的大門,并使人從中受到一種文化禮儀的熏陶。在法國,以茶為原料制成的果醬、糕點、奶油早已擺滿了貨架,以綠茶制成的牙膏等日用品更受消費者的歡迎。
在日本的鹿兒島,有人飼養了一種“茶葉豬”,就是在飼養期的最后兩個月,在飼料中摻入少量綠茶粉末。結果“茶葉豬”肉質上品,味道鮮美,核酸含量增加20%,膽固醇降低10%,豬的發病率也顯著降低。照此推理,如果有人能夠把每天喝過的茶葉渣收集起來,加工成飼料,就有可能成為發展多種畜牧業的一項綠色革命。這個人也肯定能夠成為傳播文化的馳名領袖。
1999年,曾經召開第二屆茶與人體健康國際科學研討會。專家斷言,茶的藥用價值與保健價值遠比人們想象的更為廣泛,21世紀將是茶的世界。
社會需求是科學發展的原動力。可以認為,國際的評價,正是茶醫學與茶文化發展的巨大潛力所在。
茶色素是現代科技的產物為什么叫中藥
首先必須明確什么是藥物。藥物,是指用于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的具有藥理活性的物質。這些物質可以是天然的植物、動物或礦物,也可以是天然產物的有效成分或人工合成品。所有這些物質在一定劑量時,可改善生理功能或病理狀態,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在上述的廣泛藥物中,植物藥占絕大多數,茶葉正是植物藥當中的一種。從我國古代相沿,把藥學叫做本草學,或簡稱為草藥。為了避免概念的混淆,現在已將本草、草藥、中草藥統稱為中藥。
自從西醫學傳人我國以后,就有了西醫、西藥之說,為了區分兩種醫藥學,始有中醫、中藥之稱。
數千年前,茶作為植物藥物而被發現和利用,在其后的歷代醫藥典藉中,對于茶的開發、裁培、性味、歸經、功效,始終圍繞著中醫中藥的理論而深人研究。在中華大地,茶這種天然綠色植物,雖然經歷了藥用、食用、飲用的漫長歲月,但針對茶的醫療效用始終得到傳承。神農嘗百草有茶解毒之說,唐代有“茶藥”的書寫,并強調“茶為萬病之藥”,宋代有“茶即藥也”的論斷,明朝稱茶能“療百病皆瘥”。直到現代,有的學者(1983年)提出了“茶
療”的新詞匯。2002年年,董建文的《中國茶醫學》的出版,創建了“茶醫學”的立論。由此可見,中國獨特的茶學與中國古老的中醫藥學是密不可分的。并且顯示,中國茶醫學的發展是有著廣闊前途的。
茶色素在抗凝、促纖溶方面都有哪些積極表現
在正常的人體體內,凝血與抗凝血總是保持平衡的,只有通過凝血與抗凝血(包括纖溶功能)之間的平衡,才能確保血液循環的暢通。這是人體各器官進行正常物質代謝和發揮生理功能的最基本條件。
血液的凝集性增高,主要源于兩個方面,即血小板(也稱血栓細胞)的聚集性增加以及纖維蛋白原的沉積,兩者共同導致血栓的形成。
研究證明,動脈硬化的最初階段,正是由于小的附壁血栓覆蓋在動脈內膜或內膜損傷處,而后則因脂類膽固醇在該處沉積而形成粥樣斑塊,以致影響血液循環的暢通或栓塞。
茶色素的抗凝促纖溶作用,在醫學實驗中得到如下證實:①顯著處長全血凝固時間,其中包括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III時間、凝血活酶時間;②顯著降低纖維蛋白原含量,防止其在血液中的沉積;③增加纖維蛋白原裂解產物的含量,促進纖維蛋白原的溶解(纖溶作用);④減少血小板計數與血小板的粘附率,使血小板的聚集性下降。
人體的抗凝血機制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細胞抗凝,二是體液抗凝。從上述的醫學研究中不難看出,茶色素的抗凝作用正是啟動了這兩種機制而顯示了它的全面性。從細胞抗凝方面看,它主要是作用于血小板,使其穩定數量與防止聚集黏附。從體液抗凝方面看,茶色素主要作用于血漿當中的纖維蛋白原,啟動各種酶的作用,促進纖維蛋白的溶解,阻止其含量的增加與沉積。
什么叫茶色素的抗脂質過氧化功能
所謂脂質過氧化,是指體內脂類物質代謝過程中的一種有害反應。這種有害反應是脂類的自我氧化反應(自動氧化),即脂類代謝的必然結果。其有害之處就在于在自動氧化過程中產生大量的脂質過氧化(LPO),LPO是一種很有害的自由基,它對人體細胞的損害表現在三個方面:①脂質過氧化反應很容易發生在細胞膜,導致細胞膜的功能障礙。②損傷人體的酶系統。③LPO還可進一步分解,產生不飽和醛(丙二醛),丙二醛的毒性效應更高。上述三種損害常以協同的形式或相繼發揮作用。
既然脂質過氧化對人體是如此有害,這就需要尋找抗脂質過氧化的藥物,以消除它的危害。研究證明,茶色素具有很理想的抗脂質過氧化功能:①直接作用。茶色素可顯著降低脂質過氧化物(LPO)的含量。②間接作用。茶色素可顯著升高兩種酶的含量,這兩種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苷肽過氧化物酶)能夠極有效地清除自由基。
如何證明茶色素具有調節微循環的重要功能
微循環是血液循環的終末部分(末稍血液循環)。此處是血液與各器官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即通過微循環,血液把攜帶的營養物質與氧交給各器官細胞,各器官細胞把代謝廢物與二氧化碳交給微循環血管帶走。由此可以判斷,微循環對人體健康是不可或缺的。
有許多種疾病都可以導致微循環障礙,諸如冠心病、腦梗死、高脂血癥、糖尿病、惡性腫瘤等。
檢查甲襞微循環的狀態是了解微循環改善情況的主要客觀依據。甲襞是手指甲蓋(通常用手拇指)的末端與手指皮膚相接的皺襞處。
茶色素調節微循環的作用,可在甲襞處觀察到如下幾個方面的顯著變化:①毛細血管的管壁由模糊變清晰(光滑)。②毛細血管的輸入支與輸出支均增粗;③血流速度增快。④毛細血管數目增多。上述這些甲襞微循環的變化,正是驗證冠心病、腦梗死、高脂血癥、高黏血癥、高血糖等疾病好轉的重要指標。
什么叫免疫系統,茶色素調節免疫有何根據
在人體內有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同樣也具有免疫系統。免疫系統由三個部分組成: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分子。
免疫器官:由中樞免疫器官與周圍免疫器官組成。中樞免疫器官有胸腺與骨髓。周圍免疫器官包括脾臟、闌尾、扁桃腺(體)、淋巴結等。
免疫細胞:有多種多樣,如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殺傷細胞(K細胞)、天然殺傷細胞(NK細胞)等。
免疫分子:存在于血液和體液中。
這個如此復雜的免疫系統,在人體內的主要功能是識別“自己”與應答“非己”。識別“自己”就是對自身的東西給予保護,應答“非己”就是對進入體內的外來東西(病菌等)的侵害。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免疫功能趨于減退,致使人體的抵抗力明顯減弱,這就是老年人容易罹患各種相關疾病的主要原因。
醫學研究發現,茶色素對免疫器官與免疫細胞具有全面調節功能。例如:①可使中樞免疫器官與周圍免疫器官的重量上升,并且緩解骨髓的抑制。②可使T淋巴細胞(細胞免疫)數量升高,并使B淋巴細胞(體液免疫)所產生的免疫球蛋白數量升高。
值得強調的是,即使在干擾免疫功能(例如動脈粥樣硬化)的條件下,茶色素仍能穩定免疫調節機制,起到全身免疫的保護作用,這對于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具有重要實用意義。
茶色素的吸收有什么特點
吸收是藥物從給藥部位(例如口服)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主要觀察指標有兩項,一是速度,二是程度。藥物的吸收速度主要影響藥物發生作用的快慢,藥物的吸收程度主要影響藥物作用的強度。通常所說的“生物利用度”就是指藥物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的速度和強度。一個好的口服藥物,它的生物利用度不應低于70%,低于這個指標很難保證藥物分布到它的作用部位。茶色素的研究證實,其生物利用度遠遠高于此值,例如胃為89%,腸為90%,而且15分鐘即可達到整個吸收峰值的20%,0.5~1小時達到最高峰。這樣理想的吸收效率與茶色素的理化特性(小分子、無極性、弱酸性)密切相關,它容易通過細胞膜而被吸收。
茶色素在人體內的分布有什么特點
分布是藥物從血液向組織器官轉運的過程。它與下列條件有關: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率;器官的血流量;藥物與組織器官的親和力及體液的酸堿度等等。一般來說,血流的豐富的組織器官分布快,親和力高的組織器官分布多。
血漿蛋白結合率是檢測分布的重要指標。結合率低于20%則表示結合的少,這對于藥物的轉運以及藥物活性的發揮均有很大的負面影響。茶色素的研究證實,它與血漿蛋白的結合率為50%,這是很理想的數值。表明茶色素對靶器官(針對治療的器官)有很強的作用,同時也為掌握茶色素的藥效學提供了重要信息。
茶色素的排泄有什么特點
排泄,這是藥物通過排泄器官排出體外的過程。腎是大多數藥物排泄的重要器官,藥動學的研究揭示,腎也是茶色素的主要排泄器官。24小時從尿中的排泄量高達70%,如果再加上從糞便中排泄的10%,以及從膽汁排泄的4.7%,其清除率是完全符合評價指標的嚴格要求的。
還應特別指出的是,在藥動學的研究中發現,茶色素在機體內有一種很特殊的排泄循環方式,即肝-腸循環。就是說,茶色素進入肝臟以后,能通過肝細胞將茶色素主動運轉至膽汁中(分泌膽汁是肝細胞的主要功能),并從膽汁的正常走行渠道,再次使藥物伴隨膽汁進入腸內吸收。由此可以得知,肝-腸循環的積極意義,在于使藥物在體內增加了一次重復吸收利用的機會,使藥物在體內的作用時間明顯延長,是反復吸收與反復利用的過程,有利于藥物作用的發揮。
什么是藥效學,茶色素做過藥效學研究嗎
藥效學是藥物代謝效應學的簡稱,是研究藥物對機體的作用規律及作用機制的科學。一種物質如果沒有藥物效應,就不能稱其為藥物。藥效學研究的目的,是確證一種物質是否有防病、診病、治病的作用,即是否有效?有效程度如何?有效范圍多大?與相關藥物對比有何特色?等等。即為臨床應用范圍提供依據,也為新藥評價提供核心內容。
茶色素的藥效學研究包括兩個方面的范疇,一是臨床前的藥效學研究,即動物實驗階段的研究,二是臨床應用的藥效學觀察。這兩方面的內容,有的已在“藥理作用”中述及,不再重復,請參閱相關題目。但應指出,茶色素藥效學研究的側重點,在于如下的幾個方面:①茶色素的抗“四高”作用。②茶色素的抗再灌注損傷作用。③茶色素對心腦細胞的直接保護作用。④茶色素的抗腦衰作用。下面將陸續予以介紹。
什么是“四高”,茶色素可同時調節血黏及血脂嗎?
四高,即高血脂、高血黏、高血糖、高血壓。這些都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簡稱動脈硬化)的直接危險因素,進而演發成為心腦血管病。因此“四高”是我國實施的醫學一極預防的主要項目。下面簡要介紹關于茶色素可以同時調節高血黏與高血脂的藥效學結果。
高血黏是血液黏滯性增高的一種臨床綜合癥(即不是一種獨立的病),它常與高脂血癥互為因果關系。臨床上曾經對4060例高脂血癥伴高黏血癥的患者,施以茶色素治療。結果顯示,不僅血脂紊亂得以調節,而且血液黏度也得以全面改善,并且未見不良反應的發生。
高脂血癥是體內脂類代謝的紊亂,在實驗動物研究以及臨床研究中發現,茶色素可以同步、多項對異常血脂代謝發揮調節作用。例如,可同時降低總膽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和脂蛋白(a)的水平,還可同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的水平。茶色素這樣的特殊療效,至今尚未見到相關藥物的文獻報道,它徹底結束了血脂代謝紊亂只能單項調節的百年歷史。
H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防止血管內壁的粥樣斑塊的形成,也可使已經形成的粥樣斑塊“溶解”,即將斑塊中的膽固醇較多地轉運至肝臟,經代謝生成膽酸,提出體外,致使血管軟化、恢復彈性,有助于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因此,常把HDL(高密度)稱為好膽固醇。
L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通稱為壞膽固醇。膽固醇含量最高(占整個分子50%),并與有害的脂質過氧化物(LPO)及脂蛋白(a)廣泛結合。它的主要危害是使大量的膽固醇沉積于血管壁內,最終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
LP(a),即脂蛋白(a),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才被發現的,在肝臟內形成并組裝。它是具有LDL(低密度)結構與功能特性的脂蛋白顆粒。既可以與LDL(低密度)結合,共同形成粥樣斑塊,也可以單獨形成粥樣斑塊(因此稱為獨立危險因素)。臨床上常以LP(a)的高低預測冠心病的防治價值,數值升高至500mg(正常為300mg)時,早期發生冠心病的危險性要比正常人高出6倍;數值越高,還表明冠心病的病情越重。目前能降低LP(a)的藥物罕見,它對大多數藥物均不敏感。而茶色素對降低LP(a)卻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總有效率高達92.4%,顯示了茶色素在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腦血管疾病方面的獨特性。還應指出,當前“低脂血癥”的患者日漸增多,多半是過度節制脂類膽固醇飲食或亂用降脂藥物所致,這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害,及時調節與及時治療至關重要。茶色素對人體的血脂具有雙向調節(復式效應)的作用,可使低血脂的狀態(特別是低HDL)轉為正常。臨床曾集中治療共110例,經統計學處理,療效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
茶色素治療脂肪肝的效果如何?
茶色素應用于脂肪肝的治療,曾集中觀察1844例,實施兩個療程(8周),結果發生不同程度的逆轉,重度轉為中輕度,中輕度轉為正常。顯效率為61.4%,有效率為30.5%。與此同時,血脂(甘油三酯)顯著下降(P<0.05),血液黏度得到改善(P<0.05),紅細胞功能有明顯改善(P<0.05)。這些變化與茶色素的降脂、降黏及調節血液流變性的藥理作用直接有關。在臨床觀察中,從未出現肝功能(轉氨酶升高等)的毒副反應,顯示了茶色素天然綠色藥物的獨道性。
茶色素治療腎病綜合癥的效果如何
臨床集中觀察176例腎病綜合癥,單獨應用茶色素治療,結果如下。①完全緩解率為61.9%(對照組為28.6%),復發率為5%(對照組為35.7%)②免疫細胞,用藥前明顯減少,用藥后明顯增高。③免疫球蛋白顯著升高。④高黏血癥顯著改善,各項指標顯著降低。⑤尿蛋白明顯下降。⑥總膽固醇顯著下降。⑦血鈣、血鈉、血鉀明顯改善或恢復正常。從上述指標變化可以判定,茶色素對腎病綜合癥的治療較為理想,對腎的保健功能也具有穩定的安全性。
茶色素對更年期綜合癥有何療效
應用茶色素,集中觀察109例,具有上述臨床癥狀的圍絕經期婦女。其結果顯示出,茶色素起到了雌激素替代治療藥品的作用。具體檢測項目有:①血脂總膽固醇與甘油三酯顯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顯著上升。②血清丙二醛(反映自由基生成指標與細胞膜損害指標)下降。③超氧化物歧化酶(反映自由基清除指標與細胞膜保護指標)顯著上升。④促卵泡激素與黃體生成素下降。⑤控制或提高骨的礦物質含量⑥全部自覺癥狀好轉,好轉率為77.76%~84.62%。值得指出的是,與圍絕經期綜合癥密切相關的疲勞綜合癥,單純應用茶色素治療,同樣取得了理想功效。與常規的對癥藥對比(如能量合劑、鎮痛劑、抗抑郁劑等),茶色素的效果顯著,而且不顯示任何毒副作用。可以預見,隨著茶色素的推廣,疲勞綜合癥這個屬于亞健康亞臨床狀態的“百病之源”與“健康的隱性殺手”,有可能在純天然綠色藥物中得到解除。
茶色素治療糖尿病有哪些優勢
臨床應用茶色素集中觀察糖尿病1826例,分析數據表明,甲襞微循環的各種積分改善顯著(P<0.01),高凝血癥、高黏血癥、高脂血癥的變化率分別為60.56%、50.6%、79.17%,尿糖、血糖、糖化蛋白的下降指標顯著(P<0.01).這些數據說明,茶色素有助于控制病情,減少或延緩各種并發癥,對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起到有益作用。這里特別強調指出,茶色素可使糖化蛋白(糖蛋白)的指標顯著下降,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糖蛋白與葡萄糖不同,葡萄糖存在于血漿內,而糖蛋白這種糖是存在于紅細胞內。單純降糖的藥物只能使血漿當中的葡萄糖下降,而細胞內的糖蛋白不受影響。
茶色素對單純性肥胖有治療作用嗎
茶色素應用于肥胖癥的研究,最早是出于這樣的考慮,茶是我國無年齡界限的悠久傳統保健飲品,具有減肥輕身功效。而茶色素則是我國茶葉的純天然綠色提取物,無任何毒副作用,具有逐瘀消脂活絡血脈的作用,即增強新陳代謝的功能,不會因為減肥而帶來其他健康危害。
為此,針對兩類特殊群體,投以茶色素作全國分析。一類是兒童期單純肥胖癥(123)例,另一類是老年期單純肥胖癥(99例),觀察結果如下:
兒童期單純肥胖癥:在不改變生活方式的條件下,服用茶色素持續10個月顯示,①保持持續生長,體重減輕者為63.5%。②保持持續生長,體重不變者為20%。③保持持續生長,低速率增重者為16.5%。④載脂蛋白B(Apo-B)普遍由升高而降至正常,Apo-B是預測兒童未來發生冠心病的標記性指標。據此,“肥胖兒童冠心病危險因素的監測及干預實驗”研究的課題組專家認為,茶色素療效持久、安全可行。這是當前我國針對兒童肥胖癥的唯一研究報道。
老年期單純肥胖癥:連續服用茶色素8周顯示,①體重下降者占79.9%,下降幅度為1-6.4%。②伴有高脂血癥者,各項血脂變化率為11.1%-19.4%(P<0.05)。③伴有高黏血癥者,各項指標的治愈率為52%-81%。④未出現通常減肥藥(食欲抑制劑、能量消耗增強劑、抑制吸收劑等)所帶來的厭食癥、胃腸功能紊亂、停藥反彈等副作用。
因此綜合觀察,肥胖癥作為多種疾病的病因、誘因或加重因素,茶色素可以從中起到阻斷作用與保健作用。
茶色素對癌前病變有治療作用嗎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胃病專業委員會(簡稱中國胃病專業委員會)曾組織全國消化界的學者開展了以慢性萎縮性胃炎為重點的“茶色素課題”研究,研究程序是設立兩個組,一個為治療組,給予茶色素治療8周。一個為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依據兩項內容判定療效對比:①臨床癥狀4級。②胃鏡與組織學診斷4級。全部數據經統計學處理后顯示,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1.55%,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4.64%,二者具有顯著性差異。專項測定非典型性增生的逆轉變化,治療組也出現了由重轉輕的變化。重度由26.81%降為21.47%。中度由69.57%降為42.75%,由重度、中度轉為輕度者增長近10倍。
茶色素治療癌前病變(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療效,可能與以下機制有關:①茶色素具有抗脂質過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使癌前病變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顯著升高,使脂質過氧化物(LPO)水平顯著下降,從而保護胃黏膜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害。②茶色素具有調節血液流變性的作用。如降低血液黏度、提高紅細胞變形能力等。由于胃黏膜的局部血流得到改善,致使非典型增生出現逆行轉化。
古有“盧仝七碗茶”,今有“健康十三論”。這是歷史的巧合,更是醫學發展的必然。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四碗發輕汗,五碗肌骨輕,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這個文人喝茶七碗,似乎有大徹大悟、超凡脫俗之感,精神得到升華,飄飄然,悠悠要借腋下生清風上青天。
中國茶色素鑄就健康十三論:
論治動脈硬化,它可溶化粥樣斑塊;
論治冠心病,它可標本兼治;
論治腦梗死,它可穿通血腦屏障;
論治老年癡呆,它可康復大腦細胞;
論治癌癥,它可令癌細胞凋亡;
論治高血脂,它可一藥多降;
論治高血黏,它可防止高凝狀態;
論治高血糖,它可追殺糖蛋白;
論治血壓,它可調節血管舒縮物質;
論藥安全,它無毒無副作用;
論藥預防,它是全能保健;
論藥來源,它是天然綠色植物;
論防治道理,它是回歸自然、天人合一。
---摘自中國醫學科技出版社《茶色素與健康》第107頁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