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自今年12月初政策調整,由政府、醫護、基層、志愿者組成抗疫陣線逐漸轉為居家抗疫,自己成為了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從發燒感冒的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連花清瘟膠囊用藥,到新冠后期咳嗽不斷、白肺的討論。
一時之間,關于“白肺是什么?”的話題頻頻在社交媒體刷屏,引起廣泛關注的同時也帶來一絲恐慌。
什么是白肺?
“白肺”并不是一個專業的醫學名詞或者疾病,而是疾病的一種影像學表現。我們做CT或X線檢查時,根據肺部顯影形態,而衍生出的叫法。
根據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表示,健康的肺是由通氣功能正常的肺泡組成,這樣的肺泡充滿了空氣,在 X 光和 CT 上都是透光的,并且顯示為“黑色”。
但當肺泡里邊出現炎癥、病毒感染甚至是肺部腫瘤,有滲出液和炎性細胞時,肺泡透光性變差,射線就穿不透,在影像上顯影出白色區域。當白色的影像區面積達到70%~80%時,臨床上把它稱為白肺。
簡單來說,白肺并不是說肺臟的組織和實體變成了白色,而是肺部出現嚴重損傷。
白肺也不是新冠特有癥狀,其他呼吸系統疾病一樣也可能引起白肺,常見的有病毒性肺炎,比如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還有一些細菌感染,嚴重時也可能出現白肺。
白肺有什么癥狀?對人體影響如何?
“白肺”前期癥狀主要有長時間的咳嗽、氣短、胸悶胸痛,全身乏力、頭痛、或全身肌肉、關節疼痛,呼吸困難。除此之外,大部分人都容易感覺疲憊,出現體能下降、反應對答變慢等情況。
“白肺”大多數都是出現在老年人與小孩中。老年人或免疫力較差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免疫力較弱的人一開始對病毒的反應較慢,導致病毒復制較多。更多的細胞被感染,誘導高水平的炎性細胞因子信號傳導,新冠病毒成分和細胞因子進入血液。因此肺泡更容易大面積出現滲液,降低肺活量,導致“白肺”問題出現。
而且“白肺”最大的問題就是氧氣不能通過肺泡腔進入氣血屏障,然后進行氣血交換,人長時間得不到氧氣不但對器官造成損傷,更會因為無法呼吸而死亡。
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部主任醫師解立新介紹,如果人不能正常進行呼吸和氣血交換氧氣,如果停止呼吸4分鐘以上,就會對人體包括大腦引起不可逆的損傷。如果10分鐘以上的話,基本上就可能就嚴重危及生命了。
當然,我們一直在聊的“白肺”有什么癥狀,其實就是想知道,新冠后會導致肺部,甚至是我們人體會出現什么問題?
COVID-19 可引起肺部并發癥,例如 肺炎 ,在最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或 ARDS。 膿毒癥是 COVID-19 的另一種可能并發癥,也可能對肺部和其他器官造成持久傷害。較新的冠狀病毒變體還可能導致更多的氣道疾病,例如支氣管炎,這些疾病可能嚴重到需要住院治療,在醫院使用氧氣甚至呼吸機進行治療。
美國醫學博士Dr.Galiatsatos 說:“隨著我們對 SARS-CoV-2 和由此產生的 COVID-19 的了解越來越多,我們發現在嚴重的 COVID-19 中,顯著的促炎性疾病可導致多種嚴重疾病、并發癥和綜合癥。”
雖然大多數人從肺炎中康復而沒有任何持久的肺損傷,但與 COVID-19 相關的肺炎可能很嚴重。即使在疾病過去后,肺部損傷也可能導致呼吸困難,這可能需要幾個月才能好轉。
目前,重癥白肺患者死亡率在40%以上絕大部分患者會留下肺部纖維化的后遺癥,肺部再也無法恢復到原來健康狀態。
我們應該如何預防白肺問題出現?
武漢市第五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龔子龍在“俠客島”采訪中回答,白肺不能預防,只能預警。
老年人要特別注意“沉默性缺氧”,即沒有胸悶氣短等癥狀,但肺部已經嚴重缺氧。建議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及老年人家中常備血氧儀,及時監測氧飽和度,一旦靜息狀態下的血氧飽和度低于93%,應及時就醫。
新冠已經肆虐了3年之久,我們對它的了解并不全面,仍有很多疑問與難點尚未解決。但無論面對它出現的各種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要對防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摒棄“早陽早完事”想法。
當前各地的疫情感染高峰即將到來,春節返鄉將成為我們一次大考,預防勝于治療,備上一臺rotoair消毒機大大降低感染風險,消毒除菌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家人。
自今年12月初政策調整,由政府、醫護、基層、志愿者組成抗疫陣線逐漸轉為居家抗疫,自己成為了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從發燒感冒的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連花清瘟膠囊用藥,到新冠后期咳嗽不斷、白肺的討論。
一時之間,關于“白肺是什么?”的話題頻頻在社交媒體刷屏,引起廣泛關注的同時也帶來一絲恐慌。
什么是白肺?
“白肺”并不是一個專業的醫學名詞或者疾病,而是疾病的一種影像學表現。我們做CT或X線檢查時,根據肺部顯影形態,而衍生出的叫法。
根據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表示,健康的肺是由通氣功能正常的肺泡組成,這樣的肺泡充滿了空氣,在 X 光和 CT 上都是透光的,并且顯示為“黑色”。
但當肺泡里邊出現炎癥、病毒感染甚至是肺部腫瘤,有滲出液和炎性細胞時,肺泡透光性變差,射線就穿不透,在影像上顯影出白色區域。當白色的影像區面積達到70%~80%時,臨床上把它稱為白肺。
簡單來說,白肺并不是說肺臟的組織和實體變成了白色,而是肺部出現嚴重損傷。
白肺也不是新冠特有癥狀,其他呼吸系統疾病一樣也可能引起白肺,常見的有病毒性肺炎,比如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還有一些細菌感染,嚴重時也可能出現白肺。
白肺有什么癥狀?對人體影響如何?
“白肺”前期癥狀主要有長時間的咳嗽、氣短、胸悶胸痛,全身乏力、頭痛、或全身肌肉、關節疼痛,呼吸困難。除此之外,大部分人都容易感覺疲憊,出現體能下降、反應對答變慢等情況。
“白肺”大多數都是出現在老年人與小孩中。老年人或免疫力較差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免疫力較弱的人一開始對病毒的反應較慢,導致病毒復制較多。更多的細胞被感染,誘導高水平的炎性細胞因子信號傳導,新冠病毒成分和細胞因子進入血液。因此肺泡更容易大面積出現滲液,降低肺活量,導致“白肺”問題出現。
而且“白肺”最大的問題就是氧氣不能通過肺泡腔進入氣血屏障,然后進行氣血交換,人長時間得不到氧氣不但對器官造成損傷,更會因為無法呼吸而死亡。
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部主任醫師解立新介紹,如果人不能正常進行呼吸和氣血交換氧氣,如果停止呼吸4分鐘以上,就會對人體包括大腦引起不可逆的損傷。如果10分鐘以上的話,基本上就可能就嚴重危及生命了。
當然,我們一直在聊的“白肺”有什么癥狀,其實就是想知道,新冠后會導致肺部,甚至是我們人體會出現什么問題?
COVID-19 可引起肺部并發癥,例如 肺炎 ,在最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或 ARDS。 膿毒癥是 COVID-19 的另一種可能并發癥,也可能對肺部和其他器官造成持久傷害。較新的冠狀病毒變體還可能導致更多的氣道疾病,例如支氣管炎,這些疾病可能嚴重到需要住院治療,在醫院使用氧氣甚至呼吸機進行治療。
美國醫學博士Dr.Galiatsatos 說:“隨著我們對 SARS-CoV-2 和由此產生的 COVID-19 的了解越來越多,我們發現在嚴重的 COVID-19 中,顯著的促炎性疾病可導致多種嚴重疾病、并發癥和綜合癥。”
雖然大多數人從肺炎中康復而沒有任何持久的肺損傷,但與 COVID-19 相關的肺炎可能很嚴重。即使在疾病過去后,肺部損傷也可能導致呼吸困難,這可能需要幾個月才能好轉。
目前,重癥白肺患者死亡率在40%以上絕大部分患者會留下肺部纖維化的后遺癥,肺部再也無法恢復到原來健康狀態。
我們應該如何預防白肺問題出現?
武漢市第五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龔子龍在“俠客島”采訪中回答,白肺不能預防,只能預警。
老年人要特別注意“沉默性缺氧”,即沒有胸悶氣短等癥狀,但肺部已經嚴重缺氧。建議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及老年人家中常備血氧儀,及時監測氧飽和度,一旦靜息狀態下的血氧飽和度低于93%,應及時就醫。
新冠已經肆虐了3年之久,我們對它的了解并不全面,仍有很多疑問與難點尚未解決。但無論面對它出現的各種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要對防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摒棄“早陽早完事”想法。
當前各地的疫情感染高峰即將到來,春節返鄉將成為我們一次大考,預防勝于治療,備上一臺rotoair消毒機大大降低感染風險,消毒除菌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家人。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