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2-0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2021年12月2日,北京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成功舉辦北京市“兩區”醫藥健康產業云推介會,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等單位對相關政策進行了解讀,昌平區和大興區對生命科學園、生物醫藥基地等重點功能區的營商環境和產業政策進行了推介。
醫藥健康產業引領“兩區”產業發展。醫藥健康產業是助推北京創新發展的“雙發動機”之一,也是北京自貿區的核心支柱產業。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在疫情和帶量采購影響下,北京醫藥健康產業規模逆勢增長,達到2200億元;涌現出百濟神州、諾誠健華、加科思、華輝安健等一批高成長活力的創新藥企業,引進了騰盛博藥、聯影、百放等潛力創新企業;創新成果不斷產出,北京獲批上市的創新藥7個,獲批上市的AI三類醫療器械產品7個,均居國內領先地位。
醫藥健康產業政策紅利加快釋放。據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介紹,為繼續推動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更高質量發展,北京市出臺了《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了5個方面20條有效舉措。力爭通過3年推動,到2023年,產業營業收入突破3000億元。新增可上市工業用地不少于3000畝。依托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匯聚全球創新資源,力爭在生命科學等前沿領域取得原創性突破,引進多層次創新人才。同時,創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提交上市申請達到90個;新增上市企業25家;建設1-2家國際一流水準的研究型醫院。
以建設研究型病房為引領,加快構建醫產融合創新體系。北京市衛生健康委介紹了北京市將加快構建醫產融合創新體系。一是成立專業機構促進醫藥衛生科技發展。新組建的“北京市醫藥衛生科技促進中心”,將架起醫藥衛生科技供需雙方溝通服務的橋梁,也是落實行動計劃的具體體現;二是加強醫產融合,以醫研企科研人才雙聘互聘為抓手,建立醫院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穩固的合作機制,共同加快推進醫藥健康產品技術研發;三是加快提升臨床研究數字化信息化水平,加緊建設醫療科研大數據平臺和專病臨床研究數據元地方標準;四是補足研究型病房資源短板,加強在中醫藥、兒科等方面的專業布局,擇優建設第二批和第三批研究型病房。
聚焦高精尖,推動北京醫藥健康產業創新發展。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圍繞聚焦高精尖推動北京醫藥健康產業創新發展的思路進行了解讀。根據《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北京將全力推動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支撐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醫藥健康“雙發動機”產業領先發展。在醫藥健康產業方面,將發力創新藥、新器械、新健康服務三大方向,在新型疫苗、下一代抗體藥物、細胞和基因治療、國產高端醫療設備方面構筑領先優勢,推動醫藥制造與健康服務并行發展。
“一北一南”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格局顯現,著力打造“生命谷”、大興國際機場臨空區國際生命健康產業。在北部昌平區,正加強對前沿創新項目的轉化服務和專業孵化器建設;在南部大興區則重點加強對產業空間的優先保障,加快標準廠房建設,積極承接北部及全球科技創新成果落地。
昌平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管委會介紹了園區建設進展。“生命谷”將聚焦AI醫療尖端賽道,占領前沿生物技術全賽道,鞏固創新藥械、精準醫療等成熟賽道,加快推進前沿技術突破和高精尖企業孵化,形成更具特色的醫藥健康產業創新高地。在發展空間上,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加將快園區三期開發建設,打造環境優美、開放共享、充滿活力的科技創新城區,加快建設“生命谷”創新走廊。為支持醫藥健康產業項目落地、企業做強做大和研發創新成果轉化以及第三方專業服務平臺發展,昌平區還設立了產業發展專項基金,根據實際情況綜合采取獎勵、補貼、貼息、股權等補助方式給予支持。
大興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推介了臨空經濟區、生物醫藥基地的營商環境和產業政策。按照規劃,大興國際機場臨空區將著力發展國際生命健康產業,重點發展生物制藥、干細胞技術、細胞治療、CRO、CDMO、高端醫療耗材和植入器械、基因檢測和精準醫療、醫工結合成果轉化等方向。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或產品,將給與相應的資金支持和一次性獎勵。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作為北京市最大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已擁有注冊企業5000余家,落地生產540家,其中高新企業167家、上市企業18家、規上工業企業66家。“藥物研發-臨床試驗-藥政審批-中試生產-生產制造-藥品流通-健康服務”的完整產業鏈結構已經成型,產業鏈優勢在國內首屈一指。
據悉,此次北京市“兩區”醫藥健康產業云推介會是北京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組織的系列推介會之一,旨在進一步宣傳北京市“兩區”建設政策措施,向市場主體釋放開放發展的積極信號,深入推動招商引資工作。近300家國內外醫藥健康產業領域的企業、投資機構、研發機構、醫療機構線上參加了推介會。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