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0-11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嬰幼兒陰道炎,多發生在2~9歲的幼女,是女性嬰幼兒的常見病。因陰道炎多伴有外陰炎,因此,常統稱為嬰幼兒外陰、陰道炎。
幼女患陰道炎的原因是什么
許多人認為 ,只有婦女才會罹患陰道炎。其實,幼女外陰陰道炎并不罕見。這是由于幼女卵巢功能不健全,陰道粘膜較薄,自然防御功能差,因而易受各種病原體或刺激物的侵襲而感染發病。
據研究,幼女外陰陰道炎多為葡萄球菌、滴蟲和真菌感染。此外,有個別是由于局部刺激引起,如異物進入陰道內,致使外陰、陰道受污染,誘發陰道炎。
幼女患陰道炎的表現有什么呢?
幼女外陰陰道炎主要表現為外陰紅腫,陰道內流水樣分泌物,陰道灼熱、疼痛、瘙癢難忍。由于小女孩一般都不能準確地述說病癥,所以易被大人忽視而不能及時診斷治療延誤病情。
有的病情反復發生長達1~2年,嚴重時引起外陰破潰和排尿困難,甚至引起小陰唇粘連及陰道閉鎖。因此,一旦發現孩子患陰道炎,家長要消除顧慮,及時帶女孩去醫院婦科診治,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如何診斷嬰幼兒陰道炎?
嬰幼兒陰道炎主要癥狀是外陰陰道癢,陰道分泌物增多,嬰幼兒因不能很正確地訴說癥狀,常用手指搔抓外陰,通過手指及抓傷處,更進一步使感染擴散。外陰、尿道口、陰道口粘膜充血、水腫,有膿性分泌物。
但也有可能在急性期被父母疏忽,或因癥狀輕微,至急性期后造成小陰唇粘連,粘連時上方或下方留有小孔,尿由小孔流出。陰道異物可引起陰道分泌物特多,且為血、膿性,有臭味。那么,如何診斷嬰幼兒陰道炎?
根據癥狀、體征,臨床診斷并不困難,嬰幼兒陰道炎有各自的特點:如,滴蟲性陰道炎,其常患有此病的病史,除有嚴重外陰瘙癢和陰道黏膜充血紅腫外,其陰道分泌物為大量泡沫狀,鏡檢可發現滴蟲;
蟯蟲病患兒,當雌蟲移至肛門周圍排卵時,會陰部瘙癢難忍,夜間尤甚,患兒常哭鬧不安,其外陰部紅腫、抓傷、有多量膿性分泌物流出。應大便檢查找蟯蟲,以利于及時對癥治療,防止誤診誤治。
各種細菌性陰道炎,其分泌物呈膿性,有時有特殊異味,如大腸桿菌會有惡臭味;淋菌性陰道炎,其母親常有患病史,陰道分泌物多呈稀薄膿性,外陰受分泌物刺激明顯充血、水腫,表面有破潰處。
念珠菌性陰道炎,除有母親患病史外,也可能長時間應用大劑量抗生素的病史,外陰奇癢、皮膚黏膜紅腫,更甚者陰道黏膜被糠皮狀白色假膜所覆蓋,假膜脫落后,則形成易出血的灶狀糜爛和潰瘍,陰道分泌物呈“豆渣”狀或“凝乳”狀,鏡檢可見真菌為其特點。
溫馨提示
預防幼兒外陰陰道炎,首先要注意外陰衛生,定期洗浴,勤換內褲;不要用手或異物觸摸陰道。
不要讓穿開襠褲的女孩坐在地上或在地上爬著玩,女孩2歲后最好改穿寬松易脫的閉襠褲。
一是幼兒要單獨使用專用的毛巾、盥洗用具,保持床鋪清潔,睡具、玩具要多翻曬,常消毒,日常衣物、床單要勤洗換;
二是注意手部衛生,把好“入口關”,飯前便后要洗手,吃零食前一定要先洗手,不要有咬手指、異物等不良習慣,大便擦紙時應從前往后面擦;
三是注意家庭衛生和公共衛生,尤其是教育孩子在外面的公共場所及幼兒園內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對于嬰幼兒時期的女孩一定要預防嬰幼兒陰道炎的發生,嬰幼兒陰道炎的預防主要是體現在衛生方面,當小女孩在穿開襠褲時一定不要坐在地上,對于要養成清洗外陰的習慣,養成這個習慣對嬰幼兒的日后成長的很重要的。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