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2-05 來源:尋醫問藥社區 作者: 我要糾錯
甲亢對于懷孕婦女來說,是很危險的一種疾病,它會導致胎兒早產、流產,懷孕期間就應該經常做檢查檢測胎兒的發育,如果發現患上甲亢也可以及時的治療,甲亢懷孕婦女的治療有哪些?
妊娠期的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甲亢藥物治療主要有兩種:他巴唑和丙基硫氧嘧啶。因為丙基硫氧嘧啶與血漿蛋白結合比例高,胎盤通過率低于他巴唑。丙基硫氧嘧啶通過胎盤的量僅是他巴唑的1/4。另外他巴唑所致的皮膚發育不全較丙基硫氧嘧啶多見,所以治療妊娠期甲亢優先選擇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可作為第二線藥物。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妊娠期甲亢的目標是使用最小有效劑量的抗甲狀腺藥物,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達到和維持血清FT4在正常值的上限,避免抗甲狀腺藥物通過胎盤影響胎兒的腦發育。起始劑量甲巰咪唑(他巴唑)10-20mg,每日一次或丙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50-100mg,每日三次口服,監測甲狀腺功能,及時減少藥物劑量。治療初期每2-4周檢查甲狀腺功能,以后延長至4-6周。血清FT4達到正常后數周TSH水平仍可處于抑制狀態,因此TSH水平不能作為治療時的監測指標。由于合并左甲狀腺素(L-T4)后,控制甲亢抗甲狀腺藥物的劑量需要增加,所以妊娠期間不主張合并使用L-T4。如果抗甲狀腺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對抗甲狀腺藥物過敏,或者甲狀腺腫大明顯,需要大劑量抗甲狀腺藥物才能控制甲亢時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時機一般選擇在妊娠4-6個月。妊娠早期和晚期手術容易引起流產。β受體阻斷劑如普萘洛爾與自發性流產有關,還可能引起胎兒宮內生長遲緩、產程延長、新生兒心動過緩等并發癥,故應慎重使用。
哺乳期的抗甲狀腺藥物治療:近20年的研究表明,哺乳期抗甲狀腺藥物的應用對于后代是安全的,哺乳期使用丙基硫氧嘧啶 150mg/天或他巴唑 10mg/天對嬰兒腦發育沒有明顯影響,但是應當監測嬰兒的甲狀腺功能; 哺乳期應用抗甲狀腺藥物進行治療的母親,其后代未發現有粒細胞減少、肝功損害等并發癥。母親應該在哺乳完畢后,服用抗甲狀腺藥物,之后要間隔3-4小時再進行下一次哺乳。他巴唑的乳汁排泌量是丙基硫氧嘧啶的7倍,所以哺乳期治療甲亢,丙基硫氧嘧啶應當作為首選。
溫馨提示: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知道了甲亢懷孕婦女的藥物治療,那么在生活中孕齡婦女就要多加注意,定期的檢查檢測胎兒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