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8-09 來源:新健康xjk.cc 作者: 我要糾錯
旋轉性癲癇是癲癇部分性發作中一種較為少見的特殊類型,多見于兒童,以反復的轉動性發作為主要表現。分為同向旋轉型(頭、眼轉向癲癇病灶側)及反向旋轉型(頭、眼轉向癲癇病灶之對側)兩類,后者更為多見。癲癇發作時的臨床表現和腦電圖檢查是診斷旋轉性癲癇的重要依據。藥物治療仍是控制發作的有效方法。
臨床癥狀
旋轉性癲癇發作,可表現為單純的頭眼突然轉向一側,大多轉向異常放電的對側,大腦皮質分葉示意圖也可伴有軀干的轉動,患者似向側或后看。偶爾可造成全身旋轉,其幅度可多達幾圈。發作一般歷時短暫,意識清醒者可主動扶持物體以防跌倒,部分于轉圈后跌倒于地,繼以全身強直-陣攣發作。病灶多在一側大腦的額葉前部、額中回后部或顳葉、頂葉皮質。本病易與扭轉痙攣及其它一些精神性疾病混淆,造成誤診。
檢查與診斷
1.癲癇發作時的臨床表現和腦電圖檢查是診斷旋轉性癲癇的重要依據。
2.腦電圖(EEG):癲癇是由于大腦神經元超同步放電而引起的陣發性大腦功能紊亂,絕大多數病人發作期腦電圖檢查可見癇樣放電,還可以確定大腦異常放電的起源。
3.CT和MRI檢查:CT檢查可以發現腦部病變,但對于微小的結構性損害,特別是局灶性皮層發育不良者可做MRI檢查。MRI能發現枕葉皮層局灶性增厚、灰質異位、多小腦回、枕角擴大、瘢痕以及腫瘤、血管畸形等結構損害。對于癲癇診斷和鑒別診斷有一定臨床意義。
治療方法
去除病灶是旋轉性癲癇最好的治療方法。如果找不到確切病因或者無法去除病灶,只能對癥治療。口服藥物仍是目前治療癲癇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常用抗癲癇藥有苯妥英鈉、卡馬西平、奧卡西平、拉莫三嗪、丙戊酸鈉、左乙拉西坦等,應根據發作類型合理用藥。
藥物治療2年以上無效者,可酌情考慮手術治療。
旋轉性癲癇多為復雜部分性發作,少數病人可發展為全身性發作。因此,一旦發作,可視為全身強直- 陣攣發作的先兆,及時處理,控制發作。如果發現自己有癲癇的癥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若確診要積極治療,早治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