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8-09 來源:新健康xjk.cc 作者: 我要糾錯
當你給癲癇患者一個不經意的眼神,或許都會被他們誤解。其實,癲癇患者心理是十分脆弱的,他們害怕被人看不起,被人嘲笑。那么,癲癇患者心理障礙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呢?癲癇患者心理障礙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癲癇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癲癇的反復發作和突然發作,讓不少患者們的生活各方面都受到了影響。部分癲癇患者存在心理障礙及行為障礙。那么,癲癇患者心理障礙的原因有哪些?
專家稱,癲癇患者心理障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癲癇本身的影響
癲癇病灶的位置、性質及反復發作的概率、時間都會引起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如顳葉癲癇比全身性發作或其它部位的局灶發作更容易發生行為問題。癲癇頻繁發作后患者常帶興奮或抑郁情緒,活動過多,不服管教,學習落后等表現。精神運動性癲癇可以表現為發作行為異常,發作性焦虛或其它情緒體驗,突然發作的陌生感等。癲癇大發作后可以有一段時間的朦朧狀態。患嬰兒痙攣癥的兒童,多有明顯的智力損害伴孤獨樣或多動表現。
二、神經遞質的改變
癲癇的病理生理機制之一就是抑制性神經遞質不足、興奮性神經遞質過多或二者不平衡所致。而這些神經遞質對行為認知也產生很大的影響。興奮性神經遞質如乙酰膽堿、谷氨酸、腦肽類,在維持行為和腦電圖激活、促進記憶和學習、影響情緒等方面有密切關系。
三、腦發育障礙
癲癇的病因概括有癥狀性和特發性,這些造成癲癇患者的腦發育障礙、組織結構破壞、代謝異常,必然也影響其所有心理發育的領域,對于腦器質性損害伴發的癲癇,往往伴有智力損害及行為問題。一般癲癇發生愈早,程度愈重,對心理、精神行為的影響也愈大。
四、抗癲癇藥物的影響
迄今為止,各種抗癲癇藥物對認知、行為均有一定影響,可引起多動,易激惹、暴躁、倔強、懶散或失眠等行為異常,長期使用西藥可致智力減退,對兒童行為及學習均產生不利影響,并可出現煩躁,注意力不集中,輕微定向力障礙等,但絕不能因此而拒絕進行抗癲癇的藥物治療。
五、社會環境因素
首先來自家庭,其次來自社會。當一個家庭有了一個癲癇病兒,父母的心理反應是復雜的,一般經歷震驚、否認、悲哀、埋怨及適應和調整階段。有的父母可較快適應,也有的父母可長期停留在某一階段,此時往往過分夸大了患兒的不利因素,對孩子采取過多的保護,過分的包辦,行為的放縱,學習疏忽。使癲癇患兒更易出現學習困難及情緒障礙等行為問題,父母的否認態度可使患兒得不到最好的治療或受嫌棄,更加加重孩子的心理紊亂。
以上是導致癲癇患者心理障礙常見的原因,癲癇患者要及時的避免,做好預防措施,減少癲癇的發作次數。如果您還有其他疑問或者不明白的地方,您可以咨詢在線的專家,他們會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