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8-09 來源:尋醫問藥 作者: 我要糾錯
難治性癲癇病的常識需要癲癇病患者了解!
首先,難治性癲癇病自動癥常見有7種類型: ⑴進食自動癥:添唇、伸舌、咂咀、清喉、吞咽咀嚼,常伴流涎。 ⑵模仿自動癥:恐怖、驚喜、思索。 ⑶手勢自動癥:擦臉、呶舌、持物。 ⑷詞語自動癥:喃喃自語,背誦。 ⑸行走自動癥。 ⑹假自主運動性自動癥。 ⑺性自動癥。
癇性放電來自局部 局灶性癇樣放電提示局灶性癲癇病。 泛發性癇樣放電提示全身性癲癇病。
其次,介紹難治性癲癇病的局部病灶的原因。
未合理用是醫源性難治性癲癇病中重要原因。劑量過小,用時間不足,不適當的聯合用,過頻換,毒副反應判斷失誤,都可引起治療失敗。因此,對久治不愈的病人,應全面復習其用過程,避免因不當用而引發難治性癲癇病。
(1) 劑量不足
(2) 服間隔過長: 服時間應根據物的半衰期,苯妥英鈉、魯米那半衰期長,用穩定后可每日1—2次, 但卡馬西平每日三次,丙戊酸鈉3-4次。 (3)未及時調整劑量 卡馬西平治療3-4周后,半衰期降低一半,需增加劑量才能維持療效,但臨床上很少有人這樣做,導致血濃度降低而療效不好。氯硝西泮用半年后產生耐性,應及時更換或停用。
(4)盲目的多聯用 癲癇病治療一個重要原則是盡量單治療。大部分患者用單治療后可取得療效。 自小劑量開始,緩慢增長至最大程度的控制發作而無不良反應,或反應很輕的最低有效劑量。 常見許多患者服3種以上抗癲癇病,如一種物使用足夠劑量(血管濃度證實)和時間后仍無效可考慮換。換后有一定的重疊時間,待第二種發揮作用,發作被控制后穩定一段時間試行將第一種減量,若減量期間出現發作,可考慮聯合用。 以下情況可考慮聯合用: a. 難治性癲癇病試用多種單治療方案無效; b. 患者有多種發作類型; c. Lennox-Gnstant綜合癥等在逐一試用單治療無效時。 由于兩種或多種抗癲癇病合用可使效降低。如苯妥英鈉、卡馬西平、魯米那等肝酶誘導劑,可促使其它物在肝臟代謝而降低血濃度,例如,服用苯妥英鈉,可降低卡馬西平、魯米那血濃度,丙戊酸鈉可抑制肝酶作用,可提高魯米那、樸癇酮、拉莫三嗪等血濃度。 3.未遵醫囑 癲癇病治療中一個重要原則是堅持正規治療。 發作控制,大發作3-4年后,小發作2-3年后方可考慮逐漸減量、停,減量時間半年—1年。由于多種原因,病人或家屬不恰當的減少物劑量,頻繁的更換就診地點及醫生,尋找靈丹妙,頻繁換,減少服次數,合用與癲癇病有作用的物,從而使醫生的努力功虧一匱。因而,在作出難治性癲癇病的診斷之前,首先應排除因不遵醫囑而引起的醫源性癲癇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