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8-09 來源:新健康xjk.cc 作者: 我要糾錯
癲癇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一直是國內心理學家比較關注的一個群體,也是與醫院治療青少年癲癇息息相關的一個問題,因為,一旦青少年消極應對自己的疾病,也不配合治療,采取在科學的治療方法都是達不到理想療效的,青少年癲癇患者心中是怎樣想的?下面為大家作相關的知識介紹,希望能幫助您解答您心中的疑惑,對此種疾病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癲癇青少年心理一、對疾病相關狀況的預期:對疾病相關狀況的預期方面,是指癲癇青少年心理預期自己或他人對罹病、疾病發作、疾病治療、與預后等的相關反應。其中包括正向預期、負向預期。于正向預期方面,青少年覺得對癲癇的疾病認知應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漸趨成熟。負向預期方面,青少年呈現極多擔心與不安,有擔心與他人不同、被孤立、罹病被宣揚、被欺負、被嘲笑、他人對疾病的負向想法、別人受到驚嚇、不會提供援助、被詢問、被限制等等。除了心里擔心他人對疾病的負向反應之外,患者也預期他人的不會提供協助、頻頻詢問、活動限制等反應,所以不愿告知罹病之事實,如:他們知道的話,大概不會幫忙、若是老師知道的話,搞不好又要東問問西問問,煩死了、他們知道的話,可能會像我父母這樣,看住我這樣子,覺得有點限制這樣...像東西不能吃呀,或者是摩托車不能騎呀。
癲癇青少年心理二、對疾病的感受:對疾病的感受方面是指癲癇青少年對疾病的相關感受。癲癇是一烙印疾病,但并不是所有罹病的個人,都有烙印感受,而其感受又與個人特質有高度的相關,如個人疾病限制的感受、學校年級等。此研究中癲癇青少年的疾病感受,包括無法控制感、質疑是否能痊癒、無力感、擔心外界眼光。無法控制感于每一年齡層的癲癇青少年心理都出現如此的疾病感受,是屬于對疾病的普遍型反應,如患者表示:對呀,他們說反正發作也不是你在看到,我就這樣子好像都沒有感覺,我常常有時一醒來,喔 !奇怪我怎么又在醫院里。而其他的疾病相關感受編碼則出現在同一位患者上,如哎呀,生病喔這都已是事實了,已經無法改變了,此患者具有較差的疾病認知及較差的自我預期,而是否與人格特質有關,則尚待進一步研究。
癲癇青少年心理三、對疾病的心理因應:對疾病的心理因應方面,是指癲癇青少年對待疾病的態度,包括:正常化、算了、忽視、刻意淡忘疾病、不愿疾病曝光、自卑等。不愿疾病曝光是癲癇青少年較多的心理態度,表現于研究患者中的青少年早期與青少年中期 ,而就讀專科的患者,則以正常化的態度面對疾病。之前所述對疾病的感受中,感受較多、疾病認知較差的患者,于此則以算了、刻意淡忘疾病來反映其質疑是否能痊癒、無力感與擔心外界眼光的感受,如:會一點,可是我想說,盡量教自己不要去想,當作自己什么事情都沒有,可是有時候還會想起來。另于自卑方面是指患者對于罹病的事實,覺得自卑。研究對象中只有一位患者明顯表達出因疾病對個人產生自卑的影響。患者說:因為其實我對這件事蠻自卑的,不曉得,其實我蠻自卑的。此患者已經1年以上未再有癲癇發作,所以自卑態度應與發作頻率無直接相關。
癲癇青少年心理四、自我期許:自我期許方面,是指癲癇青少年對于未來心中所期望能實現的事情。大部份的患者都期望癲癇疾患能趕快痊愈,而其他依序是課業、與同學互動、家庭、獨立、自由、自我實現、及快樂幸福。
總之:不管青少年癲癇患者的心里是怎樣想的,我們都不要忽視,因為畢竟青少年的心理狀態是出于一種不成熟的狀態,考慮問題也不全面,甚至有時候都不顧后果,作為青少年的監護人,他們的父母有責任去監管他們,也要從心底愛護他們,溫暖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