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11-27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家長應切記不要擅自增減藥量或停藥。還應避免病急亂投醫,擅自給孩子服用偏方或非正規藥品。這樣不僅會降低療效,還極有可能引起藥物中毒,甚至導致更為嚴重的癲癇發作。
癲癇患者用藥時間為停止發作后2~4年,在停藥之前應逐漸減量。在孩子接受治療的數年當中,家長應堅持帶孩子到醫院專科復診。如孩子病情不穩定或發作反復,應及時就診。如孩子發作控制良好,復診時間一般為1~3月一次。
科學對待抗癲癇藥物的副作用
說抗癲癇藥物沒有任何副作用是不科學的,但由專科醫師選擇的藥物對絕大多數患者來說是安全有效的。專科醫師在長期的臨床工作中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對孩子進行診治時會將藥物的安全性放在首位。所以家長應打消對抗癲癇藥物的顧慮,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保證孩子堅持正規的藥物治療。
在使用抗癲癇藥物的過程中,部分孩子會出現一些藥物副反應,如嗜睡、食欲改變等,但這些反應大多為一過性,并且是完全可以耐受的,對孩子的生活、學習也無明顯影響。在治療期間,醫師會要求孩子定期作一些相關的檢查(如血象、肝腎功能等),家長應嚴格按照醫師的要求去做。在治療過程中如發現孩子出現異常情況,家長應及時帶其去醫院復診。
關于預防接種
預防接種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安全的,但確實有極少數孩子在接種疫苗后引起神經系統病癥。癲癇兒童在發作尚未控制階段,不宜接受疫苗接種。如發作得到長期控制,則可按規定程序接受預防接種。但若在第1次預防接種后數天之內出現驚厥發作,則不要接受第2次接種。
如孩子未能按規定接種疫苗,家長應注意在傳染病好發季節盡可能不帶孩子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注意居住環境的衛生及通風,還可以給孩子適當地應用一些增強免疫力的藥物。
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已有資料表明,學齡期前后的癲癇兒童心理問題的發生率較高,且部分孩子的心理問題與他們的父母的行為和教育方法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心理因素是影響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所以癲癇兒童家長在盡可能保持良好心態、保證孩子長期堅持正規治療的前提下,還應該重視、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環境,避免過度地遷就或保護孩子。對年齡稍大一些的患兒,家長應及時與他們進行多方面的交流,并且告訴他們疾病是可以治愈的,幫助孩子建立對待疾病的科學態度,主動認真接受治療。同時鼓勵孩子克服自卑情緒,積極地面對學習和生活。如果癲癇兒童長期存在焦慮、抑郁或行為異常等情況,家長應及時帶其尋求專科醫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