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11-06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癲癇的到來危害很大,所以患者要及時的進行治療。而癲癇病患者在生活中也可以采用中醫進行一下治療。可以看看是否會有不錯的效果,那么。中醫有哪些方法能治療癲癇呢?下面就來看看相關內容的介紹吧:
蟬蛻:性味甘、寒,入肝、肺經。能疏散風熱,又可涼肝熄風止痙,多用于癲癇抽搐之證。蟬蛻主要成分是甲殼質,動物實驗證明有鎮靜、抗驚厥、解熱、抗過敏、免疫抑制、鎮痛作用和神經節阻斷作用。常用量:3~10克,水煎服,或單味研末沖服。
牛黃:性味苦、涼,歸肝、心經。功效熄風止驚、化痰開竅、清熱解毒,多用于熱盛所致的驚厥抽搐。《名醫別錄》中指出,“小兒百病,諸癇熱口不開,大人癲狂”。牛黃所含膽酸具有鎮靜、抗驚厥作用,能緩和動物實驗性驚厥,并能增強巴比妥鈉、水合氯醛對動物的鎮靜效果。臨床常用量是0.2~0.5克。
天麻:性味甘、平,歸肝經。能熄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適用于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所致的驚癇抽搐。天麻主要含香莢蘭醛、香莢蘭醇、天麻素等鎮靜活性成分,藥理實驗表明有鎮靜、催眠、抗驚厥及鎮痛作用,能夠有效地制止癲癇發作。常用量為3~10克。
酸棗仁:性味甘、酸,平。歸心、肝、膽經。功效養心益肝、安神、斂汗,適用于氣血不足、心脾兩虧、頭昏心悸等證。酸棗仁含酸棗仁皂甙、脂肪油、蛋白質、K谷甾醇、揮發油等。實驗證明小劑量有鎮靜作用,稍大劑量則有催眠效果。其鎮靜、催眠作用的活性成分為水溶性的,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與一般的安定藥頗似。煎服時常用量為10~20克。研末吞服,每次1.5~3克。
以上就是專家對相關內容的介紹了,通過以上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該病已經有所了解了,也希望以上介紹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在此小編祝大家身體健康,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