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05-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小兒癲癇病俗稱“羊兒風”,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病因復雜的、反復發作的神經系統綜合癥。由陣發的暫時性腦功能紊亂所致。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肌肉抽搐和意識障礙。主要因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全,大腦皮層受到高熱或劇烈的精神刺激,產生過度興奮所致。以高熱誘發者最為多見。驚厥時絕大多數小兒不省人事、兩眼緊閉或半開,眼球上翻、牙關緊閉、口角抽動、頭向后仰,四肢反復屈伸,同時因胸、腹肌強直,呼吸停頓,故全身缺氧,口唇青紫,身體強直,持續十幾秒鐘到1-2分鐘,但也有極少數小兒癥狀較輕,意識尚清楚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癲癇疾病的認識已從一個完全愚昧的階段上升到了一個相對科學的層次,但據一份權威調查顯示,99%的癲癇患兒家庭仍存在精神壓力。
小兒癲癇病的臨床控制率已經達到75%以上了:
我國癲癇發病率為千分之七,其中18歲以下患者占2/3。專家表示,癲癇病完全可以通過藥物、手術或其他治療來控制,因為有些家長為患兒治療過程不規范,病急亂投醫以至輕信偏方及所謂專家,才導致治療困難。其實,經過一段時間規范的系統治療,小兒癲癇病的臨床控制率可達75%,即4個患兒中有3個可以控制發作不服藥。
父母對癲癇有心理障礙不利孩子成長
“有些父母聽到醫生給自己孩子作出癲癇病診斷時,感到難以接受,因為人們常把癲癇與精神病或智力低下聯系到一起,這種看法讓父母不愿承認孩子患病的事實,甚至懷疑醫生是否診斷錯了。”
癲癇專家幾乎天天與癲癇患兒家長打交道,他們的痛苦她深有體會:“最大的痛苦就是普遍遭遇的歧視,孩子小,人生道路還很長,擔心他們以后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會因為這個疾病受到干擾。”
父母為了孩子安全或其他原因,竭力隱藏病情,將孩子長期放于家中而遠離社會,這樣的做法往往適得其反。癲癇患兒受到父母的過度保護,學習不到復雜的社會交往能力,享受不到與同齡孩子正常交往的樂趣,對心理健康不利。
專家建議:首先父母應該正視癲癇,它是與感冒、肺炎等一樣的一種疾病和癥狀,雖然稍有特異性,但沒必要過于緊張,也不要帶給孩子過多壓力;父母應幫助癲癇患兒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培養按時服用抗癲癇藥物的習慣及高度的自尊心,營造一個與他人無異的家庭氛圍及社交氛圍,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癲癇患兒日常應多留意
父母要給癲癇患兒制定均衡的飲食,生活起居要養成規律。生活中的安全尤其運動安全需要特別注意,如爬高、游泳等,年齡小的患兒需要時時跟隨,年齡稍大的也要經常提醒。一些熱氣大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補品如人參、黃芪等,癲癇患兒都需要忌口,即使臨床可控制后再吃這些食物也可能引起復發。
建議:癲癇病因復雜,治療方法多樣,最主要還是靠藥物控制。但對于不適用手術及藥物治療的患兒可采用“生酮飲食”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