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05-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前段時間,一首被眾人翻唱并稱之為神曲《忐忑》的民歌視頻在互聯網上廣為流傳,歌者用一種被網友稱作“擠眉弄眼”的神態演唱著一首絕大多數人都不太能欣賞得了的跨界民歌。因為唱得過于投入,她的表情實在是太夸張,時而驚訝、時而喜悅、時而沉思,由于表情變化過快,乃至于充滿了喜感;而后面吹民族樂器的大哥更是激動,吹到節奏快處還青筋暴突。看到這,想必會給一些平時喜歡惡搞的人帶來靈感,所謂不“抽風”不“癲癇”唱不出“神韻”。因此,對于音樂性癲癇病患者來說,就不要湊這個熱鬧了。那么,為什么說“神曲”勾起癲癇病患者的“忐忑”呢?就此疑問,我們來分析一下。
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都知道癲癇病種類繁多,其中,音樂性癲癇病就是其種類之一,較為少見。由聽音樂引起癲癇發作。因為音樂除了聲響對人的刺激外,其內容如抒情的、激越的、憂傷的都有可能導致大腦的興奮或抑制,從而使大腦的功能紊亂,誘發的癲癇病發作。甚至有報道在有音樂的環境中睡眠或僅在意念中想象音樂即引起發作?梢鸢l作的樂曲在不同病人可不同,但在同一病人是相同的。潛伏期為數分鐘。發作類型為局部性發作,伴或不伴意識損傷。發作間期可見一側顳區癲癇性電活動,與右顳區的關系更為密切。除音樂本身的特征外,由顳葉內側邊緣系統調節的情緒反應也參與發作機制。因此,癲癇病患者應避免引起發作的音樂刺激。
以上介紹了音樂性,由此知道了“神曲”勾起癲癇病患者的“忐忑”的原因所在。專家提醒:音樂性癲癇病的發作是可以有效預防的,癲癇病患者及家屬要避免聽易引發癲癇病發作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