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05-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癲癇病是一個需要長期治療的疾病,因此在飲食也需要長期的調養。下面是小編為你搜刮來的一些飲食療法哦。
組成:苦竹葉50g,粟米50g。
用法:以水2大盞半,煮苦竹葉,取汁盞,去滓。加米煮成粥,空腹食用。
功效:清心火,利小便。適用于氣分溫邪,肺、胃、心經熱盛,引起肝風而致的高熱驚搐性癲癇。
(2)豬心燒木耳
組成:豬心1個,木耳10g,姜汁10g,橘皮10g,白礬1g,大棗10個。(其中姜汁可改為生姜)。
用法:共加水煮至豬心熟。吃豬心,喝湯,每日1個,連服3~5個。
功效:白礬消食燥濕,化瘀濁。橘皮、姜汁健脾和胃,理氣化濕。豬心補心安神。木耳、大棗益氣養血。適用于突然跌仆,神志不清或短暫的神志不清,神志恍忽,抽搐,吐涎,或伴有尖叫、二便失禁的癲癇。
(3)石菖蒲拌豬心
組成:石菖蒲30g,豬心1個。
用法:石菖蒲研細末,豬心切片,放砂鍋中加水適量煮熟。每次以石菖蒲粉3~6g拌豬心,空腹食,每日2次。忌鐵器。
功效:方中石菖蒲辛溫芳香,循經走脈,化濕辟濁,豁痰宣竅,寧心安神。《重慶堂隨筆》說“石菖蒲,舒心氣,暢心神,怡心情,益心志,……清解藥用之,賴以祛痰穢之濁;滋養藥用之,借以宣心思之結而通神明。”現代藥理研究認為該藥有鎮靜、抗驚厥作用。豬心養心血,安心神。適用于痰濁蒙蔽心竅,心志不遂,心悸不安等癲癇。
(4)橘紅糕
組成:橘紅10g,米粉500g,白糖200g。
用法:橘紅研細末,與白糖和勻為餡,米粉以少許水濡濕,放屜上蒸熟,涼后壓實,切為方塊夾心米糕。酌量食用。
功效:方中橘紅辛溫芳香,入脾、肺經。燥濕化痰,理氣健脾,開胃和中。《藥品化義》載其“辛能橫行散結,苦能直行下降,為理氣要藥。蓋治痰須理氣,氣利痰自愈,故用入脾肺。主一切痰病,功居清痰藥之上。”主癲癇之濕痰凝聚,氣機阻滯,中焦不和,脾失健運,胃積難消等癥。
(5)苦菜豬肝湯
組成:苦菜50g,豬肝100g,紫菜15g,橘皮15g。
用法:將豬肝與苦菜、紫菜、橘皮同煮至豬肝熟,去橘皮殘滓,加白糖適量,空腹食用。每日1次,用10~15天。
功效:方中苦菜性辛寒,入心,清熱,涼血,解毒。紫菜清熱消痰飲,兼益氣養心之功。橘皮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豬肝瀉熱補肝。四物共奏清肝瀉火、化痰導滯、養心寧神之功。主治肝火盛、痰結、氣滯瘀阻而致的癲癇。
(6)白菊綠茶飲
組成:白菊花3g,槐米3g,綠茶3g。
用法:將上3物放入瓷杯中,以沸水浸泡蓋嚴,5分鐘后代茶飲用。
功效:方中菊花性甘苦微寒,入肝經,有抑陽、清肝、散瘀之功。《神農本草經》說它“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藥性論》說它“能治熱頭風旋倒地、腦骨疼痛”。現代醫學認為,菊花有鎮靜、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的作用。槐米即槐花,國槐的花蕾,苦寒沉降,清瀉肝經實火。綠茶性甘微寒,清肝火,開竅醒腦。適用于肝經熱盛,肝風內動,上逆入腦,頭暈目眩或昏仆倒地以及氣血瘀阻而致的癲癇。
(7)芹菜紅棗湯
組成:芹菜200~500g,紅棗60~120g。
用法:方中芹菜芳香濃郁,清肝熱。《神農本草經》說它“養精,保血管,益氣”。現代醫學認為它有降壓和鎮靜作用。大棗性甘溫,益氣養血,寧心安神。主氣血不足,肝陽上亢而致的癲癇。
(8)砂仁炒豬肚
組成:豬肚500g,砂仁粉10g,胡椒粉3g,花椒5g,生姜15g,蔥白25g,豬油100g,料酒30g,味精3g,食鹽5g,濕淀粉200g。
用法:豬肚洗凈,下開水鍋氽透,刮去內膜,按烹飪方法制作食用。
功效:豬肚甘溫,補中益氣,調理中焦。《本草經疏》指出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補,則中氣益……”。砂仁性溫味辛,芳香溫中,祛寒行氣,燥濕醒脾,開胃化積。主癲癇發作日久,脾胃虛弱,中焦寒涼,濕濁中阻,氣機郁滯,積食不散之證。
(9)蘿卜餅
組成:白蘿卜250g,面粉250g,瘦豬肉100g,姜、蔥、食鹽、菜油適量。
用法:豬肉剁細,蘿卜切絲炒至五成熟,共調和為餡。面粉制成薄片。做夾心小餅,烙熟食用。
功效:方中白蘿卜消食化痰,行氣寬中,健脾開胃,且消而不損,補而不滯。《新修本草》說白蘿卜“消谷和中,去痰癖,肥健人”。諺語也說“蘿卜成街,藥鋪不開”。主脾胃失健,飲食中傷,積滯不化,聚成痰飲,濁氣上逆的癲癇。
(10)羊肝燉枸杞
組成:羊肝90g,枸杞子30g,谷精草10g,白菊花10g。
用法:入鍋燉煮食用,每日1次,食肝飲湯。
功效:羊肝味甘苦,補肝養血。枸杞子性味甘平,滋陰養肝明目。谷精草疏風散熱。菊花清肝平肝,用以滋補肝腎,補中有清疏之功。對癲癇發作日久,肝腎虛弱者頗有效。
(11)芒硝蘿卜湯
組成及用法:將蘿卜洗凈,切厚片,與芒硝共煮至熟透,使湯味咸淡適口為度,適量食之。
功效:芒硝潤燥軟堅,瀉熱通便,為治燥熱內結、便秘阻滯不通的要藥,又為心經瀉火藥,主心火熾盛,痰火擾心。蘿卜通二便,化積滯,除痰熱,又和胃調中,緩芒硝峻性。對燥熱積滯,大便秘結,腹部脹滿,心經痰火而致的癲癇多奏效。